央广网安庆9月2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岳西县石关乡的夏天,平均只有25℃,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是“夏天喝稀饭不淌汗”的神奇之地。
当前,岳西县正在全力推进“大石关”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大石关”片区建成“一宅两院”发源地、运动康养示范区、乡村振兴排头兵。石关乡则将“清凉经济”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切入点,“长藤结瓜”式发展民宿,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集体参与、企业参与、群众收益”的乡村振兴之路。
群山里的“皖西大屋”
安庆市唯一一家“国家甲级民宿”“清溪行馆”坐落在石关乡的马畈村。沿着乡村道路向里走,群山间苍翠掩映、云雾缭绕。
清溪行馆(廖宇翔摄)
岳西地处安徽、江西和湖北交界处,明朝初期,大量赣北鄱阳湖流域的移民迁移至安庆府等地,因此,该地的传统风土建筑在建筑结构与宅院形制上体现出与徽州民居不同、而与赣系建筑相近的特点。“皖西大屋”尤为如此。
行馆负责人李叶龙就是本村人,2017年他回乡创业,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把原先的两层旧民宅推翻。倚靠二祖山,枕卧鹭鸶河,设计师融合“皖西大屋”有序又自由的宅院形制,用连续的天井和庭院形成多个居住核心,经由空间、色彩、材质的变化,让十座院落在山间“展开”。历时近三年,清溪行馆落成。2020年6月,这座有10间客房的“皖西大屋”正式营业。
在清溪行馆的二楼看台远眺(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今年以来,我们民宿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00万元,暑期订房都要提前预订,现在国庆假期的房间预定已经超过一半了。”95后青年小储正在清溪行馆的会客厅在线与预订的顾客对接国庆假期住房事宜。“我们行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诗仙’李白的诗作,旨在为客人提供一个静享山野、诗意栖居的环境。”小储说,要想给客人带来“家”的体验,更需要保留原生态风貌、原乡村风情以及乡村原味,这也是民宿设计与运营的理念与初心。
如今,清溪行馆已经成为马畈村民宿的最美“名片”。在今年7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4年“皖美”金牌民宿20强评选结果中,岳西县“清溪行馆”成功上榜。
“一宅两院” 盘活闲置民宅
石关乡不仅是安徽省十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从去年开始,随着冰雪经济“热”了起来,冬季的大别山滑雪乐园吸引了大批滑雪爱好者。一年四季都在增多的游客数量,给当地的接待能力带来挑战。
马畈村户籍人口有1204人,实际常住的不过500人,大量房屋处于闲置浪费的状态。马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决定,就从这些闲置农房上找出路,试点“一宅两院”特色民宿。
村里最先改造好的“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廖宇翔摄)
所谓“一宅两院”特色民宿,就是将村民的空闲房屋进行改造,形成一户民宅、两个院落。“一楼农户自住,二、三楼发展民宿,农户与游客住行分隔,互不影响。”刘伟介绍,自2022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村里累计投入资金630万元,其中包括配套的停车场、道路黑色化及周边环境提升等附属工程。
马畈村的“一宅两院”改造主要分四种类型,充当“先锋”的就是村委会自主改造的7栋民宿。刘伟介绍道,2022年先是改造了3栋民宿,共8套客房,于当年年底对外运营,截至2023年12月,整整一年时间里,这3栋民宿就实现经营收入37万元,其中,9万元的利润上交马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2月,另外4栋完成改造,今年以来,这7栋民宿已创下了60多万的营收。
完成外立面装修与内部改造的民宿(廖宇翔摄)
“改造的第二种类型就是由国有平台打造,主打‘轻改造、轻设计、轻运营’,由村里承担部分改扩建费,建成后统一运营。30栋民宿正在建设中,目前已有12栋民宿完成了外立面装修与内部改造,预计2025年5月能正式投入市场运营。”
此外,马畈村还引进社会资源参与改造,在一连串“样板”的激励下,不少村民也开始自改农房。“村里免费给他们培训、设计,并提供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建成后由他们自行运营。”刘伟说,多种模式“齐头并进”,最终希望是达成“与民共建、共享共富”的乡村发展新图景。
“茭香田园”餐厅。马畈村是茭白产业省级“一村一品”村(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摄)
除了民宿产业,茭白和茶叶也是马畈村的重要产业,现已形成“田里茭白山上茶、处处都有民宿家”的发展格局,并成功申报全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围绕全国“一宅两院发源地”总体定位,马畈村将全村划分以黄屋核心民宿集群为中心的“一宅两院核心区”,以清溪行馆、马畈茶园周边为主的“一宅两院辐射区”,以九道河至村部沿线的“一宅两院联动区”的三大片区分类打造,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多方合力,实现共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