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是立县之本,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抢抓工业,抢抓制造业,就是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高县抢抓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主动融入全市“一蓝一绿”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培育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化工三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制造业强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高县制造业发展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集群效益等诸多方面仍存在短板。高县工业业绩曾经连续7年稳居全市各区县(除翠屏区)榜首,也是财政本级收入第一个超过亿元的县。在当下,如何锐意进取,激情奋进,紧紧抓住工业命脉全方位促进大发展,以坚定不移抓工业的决心推动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再续新的辉煌,是我们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
截至目前,高县规上工业企业83户,其中,能源化工企业8户,1—5月总产值17.63亿元,产值占比47.21%;新型材料28户,1—5月总产值11.23亿元,产值占比30.08%;食品饮料企业27户,1—5月总产值5.54亿元,产值占比14.84%;剩余20户企业分别是机械制造、砖瓦、采矿、印刷等,1—5月共计产值2.94亿元,产值占比7.87%。
高县经开区按照“一区两园”进行布局,分别是以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以新型材料(贾村组团)、食品饮料(符江组团)为主导产业的庆符产业园。
四川高县,夏茶机采忙。图/中经视觉 兰锋 摄
重点项目沪碳、丝丽雅等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格林美、高县建功沥青混凝土热拌站项目等总投资70.46亿元的16个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年产3万吨高端等静压石墨材料生产项目、年新增4万吨白酒技改工程项目等总投资240.33亿元的14个项目加快建设。工业气体岛及年综合回收2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年产11万吨光伏电池用电子特气生产基地项目等总投资56.1亿元的5个工业项目已完成签约;总投资522亿元的21个工业项目重点在谈,为“工业提升年”注入源头活水。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营造大抓工业制造业的干事创业氛围
工业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兴县之要,这个认识必须到位。要多渠道释放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强烈信号,坚持“大抓工业就是狠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工业抓大就是县城经济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鲜明导向,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掀起“我为工业发展作贡献”热潮,要站位全局、凝聚共识,高擎工业大旗,挺起工业脊梁,升腾“狠抓工业”的强大气场,切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宜宾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硬支撑。
牢固树立“经济强首先是工业强、稳增长首先是稳工业”理念。坚持无论工作重点怎么转变,首抓工业的工作思路不能转变。抓住工业,就抓住了产业联动的核心和枢纽,也就抓住了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撑。全县上下要树牢“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形成不抓工业难发展、不抓工业没希望的共识,聚焦工业、主攻工业,聚集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夺回高县曾经在工业板块被全市“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骄傲与荣光。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做强硬核引擎不断壮大县域工业主力阵容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引导、鼓励、扶持科技创新的综合配套地方科技政策,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省、市、县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建立政府基金引导、金融支撑、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重点科技公共服务、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服务两大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平台或科研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科技协同融合,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绿色化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建设,精准谋划、积极招引项目,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于单一企业的转型发展、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整体重塑,为县域工业经济创新突破注入新动能。
坚持企业主导、培优扶小,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坚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催生一批“独角兽”企业、行业“小巨人”,重点扶持一批增势强劲的规下企业加快升规步伐。“腾笼换鸟”持续盘活工业资产存量,依法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停产企业及低效闲置用地,确保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加快众创空间建设,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业创新。做强创新主体,推动具有一定基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晋级为龙头企业和成为行业创新领导者。
始终坚持项目支撑、筑巢引凤提升产业链招商水平
建强产业平台。认真研究园区运行中的体制机制问题,配齐配强园区班子,深入研究有利于园区封闭运行的措施办法,不断提升园区运行效能,提升园区开发建设自主权。抓紧推进平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和产业承载能力。要举全县之力,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全面建成高县福溪化工园区向应急厅、生态环境厅承诺建设的14项安全、环保基础设施。
加强项目策划。立足资源优势,聚焦“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数据赋能”等产业热点,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强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谋划研判,从土地规划、资金来源、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算好投入产出账、综合效益账、社会效果账,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文章,策划生成一批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
做精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全员招商理念,突出“一把手”招商,构建“人人有招商任务、个个有招商责任”的全方位招商大格局。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本地优势企业“抱团出海”、配套企业“借船出海”,依托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西博会、国际名酒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投资洽谈。聚焦动力电池、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全力打好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存量招商组合拳。
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补齐短板改善和提升发展工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结合承接能力,探索将涉及园区发展的县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授权赋能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实施。借鉴其他园区“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改革经验,创新园区服务模式,设置常驻经开区行政审批综合窗口,一站式集中政务服务,县级行政部门对派驻人员集中培训后委托2-3人常驻经开区服务中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手续办理不出园。
补齐短板,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地块平场、标准厂房、园区道路、供排水管网等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探索购买“企业管家”服务,开展项目引进安全预评审工作、招商改扩建项目环境准入研判,开展对园区企业安全监督检查、环保巡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保培训、应急管理、隐患整改复查等工作,降低园区管理运行风险;完善功能配套,深化园区环境整治工程、完善园区管网、路网建设,解决运灰路、老宜长路等道路拥堵和积尘严重问题,打造配套齐、功能全、形象美的现代化园区。
善于包装推广项目。精准对接国家、省、市资金投向和重点开发导向,围绕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强化部门联系协作,及时掌握项目包装导向,认真开展投资项目储备补充完善工作,扩大项目来源,进一步包装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集聚发展工业的强大动能
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拓展融资平台,争取水电气等能源保障部门的更多支持。加强政银企担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县域内供水、供电、供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解决企业职工实际困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建设。
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实施主体梯度培育计划。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实施升规入统帮扶,帮助企业争取各种资金补贴、担保融资支持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帮助其整合资源,拓展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强化工作协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坚持优质服务。严格实行“双千”“政府保姆”等联系企业制度,全面逐户分析规上工业企业情况,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情况,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建立企业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创业创新、项目落地等急难愁盼问题,完善企业诉求征集、问题梳理、分办流转、协商解决、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开展“清单化、闭环式”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好各级各项助企纾困减负降本政策,及时出台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确优惠政策兑现流程,千方百计为企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四川省高县政协一级调研员、副主席杨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