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北京出版发行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于1月5日至8日在京举办。本届年会聚焦“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主题,着力引导出版发行单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激发产业新活力。在展会现场,走廊里如织的人流、各参展单位前热火朝天的商谈画面,反映出行业深度交流的需求;两大分会场、近800家出版商、超10万余种图书,覆盖教材教辅、人文社科、大众阅读、少儿图书等多种品类,展示着民营书业品牌化、数字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成果,充分彰显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盎然生机和无限潜力。
北京出版发行产业高质量发展年会现场。
年会现场:
新探索新热点,呈现民营书业新作为
本届年会设立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及大成路九号酒店两大分会场。记者走进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分会场,现场人头攒动,走进各层楼道,各家出版公司的新书海报扑面而来,海报展架一字排开,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静待经销商、馆配商的赏识。“年会作为出版行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行业产品展示、信息沟通、创新发展的一次盛会。本次年会,我们集中关注热点问题,热门作者作品,新模式、新玩法、新渠道、新平台等行业最新动态。”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笑东说。
追求全新突破,民营出版公司纷纷将最新思考、最新探索呈现在展会现场。出版品牌“轻读文库”此次带来31个品种,轻薄小书放在口袋里,乘高铁挤地铁,都能轻松一阅。轻读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马媛媛告诉记者,“轻读文库”去年1月首发,采取全年不打折,任何实体店、电商平台都以原价销售的营销战略,1年来,没想到获得意外收获。迄今为止,“轻读文库”已经走进500余家实体书店,《哲学的100个基本》《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为什么父母那么烦人》等成为热销品种。“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推新品,最近将会推出14个新品。”新颖的理念引起经销商的围观,来自河南许昌一家书店的负责人想进货试一试销路,并将在附近选品的同事都招呼了过来。
年会现场新书扎堆。
守卫经典品牌,让它们持续发光发热,民营出版公司不断坚守、不断突破。后浪出版公司此次带来不少新品,后浪出版公司区域经理程军说,其知名品牌“汗青堂”系列丛书10年来已出至157种,此次有30余个新品参展,其中包括《帝国的开端》《帝国的胜利》《帝国的悲剧》《罗马的崛起》等等。后浪出品的漫画图书也堪称业界顶流,现场展示的《睡魔6:神话和倒影》《辛普猴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等都是读者期待的新品。
图书市场一向是社会热点的放大器,文旅热同样在展会进行着映现。在北京联合天畅展位,郭建龙所著的《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烟云下》颇为抢眼,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石瑜说,其中《三千佛塔烟云下》是郭建龙的东南亚考察之旅的报告。“他走过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4个多月时间去到5个国家,70 多个城市和文化遗址。”
交流、洽谈在年会现场火热进行。
激烈竞争的图书市场,文学图书在展会上依然还是重头。在新华先锋展位,肖复兴温情佳作《窗前的母亲》,被贴上了“找回亲情的烟火气,人生的每一刻,值得好好体味”的推广语。大神级作家天下霸唱,继推出“四神斗三妖”系列《火神2》后,蓄力重磅作品《河神》全新续作。而在磨铁文化展位,展出的80个品种中,很多都是文学图书,其中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的作品《素食者》,以及《失语者》《植物妻子》《白》《不做告别》等,更是热点图书。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付文君说,韩国作家韩江获奖后,《素食者》销量已接近10万册。
年会现场的新书展示。
业界声音:
坚守内容质量,拓展新兴渠道
“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放缓,告别粗放增长期,存量市场特征显现。书市的消费者已经有了一定的需求和偏好,产品的供给已较为成熟和饱和,零售市场‘造星’难度持续升级,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面临着更为激烈的‘赤膊’竞争,或者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吸引读者。”王笑东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选题策划越来越注重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对此,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总结道,近年来少儿类图书持续畅销,且呈现出系列化运作和IP打造的趋势;生活类图书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选题多聚焦于健康、心理调节、生活治愈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提升生活品质;文学类图书选品呈现出名家新作频出、地域特色彰显的特点;同时,文学与艺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例如通过插画、摄影等方式丰富图书的表现形式,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事实上,通过此次年会业内人士已经达成共识,如同王笑东所言,要推动民营书业积极健康的发展,优化品种品类布局,尝试搭建差异化的产品线,从产品和营销两个方向着手,细分赛道,锚定特定人群,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需求,重视自有子品牌矩阵的搭建。更如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理事长王野霏所呼吁的,要推动融合发展,拓展新型业态,积极拥抱数字化,推动传统出版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网络文学、有声读物等新型业态,构建多元的产品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鲜明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形象;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出版又懂市场,既懂传统,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