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天津的洋货市场,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滨海新区的洋货市场,毕竟这里经营的时间久名气大,甚至很多外地的观光客还会拿这当景点专门游玩一趟。
不过,天津最早的“海淘”市场,是在北安桥附近。
老地图中“新桥”市场的位置(红圈标注处)
洋货市场卖的是美国货
在说最早的洋货市场前,咱先说两条街。在清朝时,天津就已经出现专卖“洋货”的场所,有两条街都叫“小洋货街”,一个在老城里东门外,离海河很近,货船沿河而来直接就可以卸货在店里。另一个在北门外,是个“内局”(主经营批发),以批发“太古白糖”等各种糖类为主。两条街都是以门脸儿坐商的方式经营,而非自发形成的百货市场,所以还不能算作洋货市场。
天津最早自发形成而且专买卖洋货的市场名叫“新桥市场”,这个“新桥”是哪呢?咱得讲下当时的社会大背景。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侵占了天津,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向英、法宣战,而当时天津的英、法租界,等于是英、法两国的海外领土,所以日本人也不能随便进入。日租界隔海河的对岸是意租界,恰巧意大利是日本的友好盟邦,所以双方可以进入彼此租界。双方为了进入彼此租界往来更便利,于1939年在日租界的海河岸边架设了一座木桥,通往对岸的意奥交界路,这个木桥当时就叫“新桥”。该桥桥面铺了一层木砖,又压上一层不太厚的渣石沥青做成了路面,因为只为日常两地居民通行,所以修得就比较简单,双方重型车辆不准上桥,怕桥经受不住。
说到这,您要是对老天津租界熟悉的话,应该就已经十有八九知道这座“新桥”是哪座桥,并且现如今依然存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庆祝抗日胜利,当时政府就将“新桥”对面的意奥交界路改名为“胜利路”,“新桥”也随之更名为“胜利桥”。后来到了1973年“胜利路”更名为“北安道”,“胜利桥”又随之易名为咱们现在众所周知的“北安桥”,再后来“北安道”又改回了“胜利路”并一直沿用至今,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了天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支海军陆战队也随之进驻了天津。随舰队一起来的还有大量的美国军用物资和美国商品。天津人多有经商的头脑啊,就找美国士兵收购他们富余的物资和商品,赶巧美军也乐于把这些换钱,双方一拍即合。所以当时就出现了很多个收购之后再转卖给本地人的个体商贩。政府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就在张自忠路的“新桥”旁河岸上,搭建了两个简易的“市场”,所谓市场其实简陋得很,就是两个大棚子,一个叫服装市场,一个叫百货市场,因为临近新桥,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新桥市场”,这就是天津最早的洋货市场。
当年新桥市场的现址
诸多舶来品从这登陆津门
在1946年左右,这个市场就形成并且初具规模了。随着洋货市场的兴盛还带动一个相关行业,就是咱们前面说到的收购与销售美国货的个体商贩。当年在旅顺道上有一个美军消费合作社,美国兵在里面买东西,可以按美国国内出厂价购买,商户不加利润也没有关税,所以比市场上的价格低得多,但只卖给美国兵。所以这些商贩就在其附近的店铺内建立收购点,将美国兵买的东西加点钱收购回来,或者请美国兵替他们去买东西,然后给美国兵一定的提成。从事这个行业的必须会英语,那时教员收入低,不会英语的商贩有的就找个英语老师合伙干。
再说说洋货市场,先说“服装市场”。当时的年轻人在这里首次见到美国牛仔裤和夹克衫,他们纷纷购买极为畅销,成了小青年们的时髦装扮,这也恰恰是牛仔裤传入天津之始。后来入冬又增添了绿色的军用棉猴,带有化纤绒毛的“活里”,真是又轻又暖。还有同样带有化纤绒毛的棉军帽,以及军用毛毯、北极睡袋、军用皮暖靴等,虽然这些都价格不菲,但架不住追赶新潮的人多,都以这些穿着为荣,所以这个市场一年四季都长盛不衰。
再说“百货市场”,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日用百货的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商品只有美国能生产,其他国家都难以见到。比如圆珠笔,咱们现在觉得圆珠笔很普通,那时候可是新鲜玩意儿。美国有原子弹,这种笔在当时就愣被叫做“原子笔”,里面的墨水叫“原子油”,金属的杆,金光闪闪,一头蓝色一头红色,卖笔的人说这点墨水能写几千几万个字,是美国的新产品。
再比如夏天的时候,市场会卖一种叫军用“DDT”的东西,其实现在看来就是喷雾杀虫剂。还记得是一个小钢瓶,只有二寸多长,是一次性的。瓶口上方有个铜塞一扳就折断了,成了喷雾器。一次够喷一个“偏单”用的,味道微香而且对人无害,但对蚊虫杀伤力很大,效果可维持一整天,这玩意在当时也是普通老百姓在市面上从来没见过的。
女孩子喜爱的则有“玻璃发卡”“玻璃丝袜”“玻璃皮带”“玻璃皮包”“玻璃凉鞋”“玻璃牙刷”等,说是玻璃,其实不是真玻璃,只是透明的彩色塑料制品。这些东西都是当时天津市面上第一次出现的东西。所以爱美的女孩子们见了这些既新奇又美观的装饰品自然是“挪不动步”,买不买的到这里逛逛都可大开眼界。
还记得我第一次到“新桥市场”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到了大观园,发现这里什么东西都和我原来用的不一样,比如我用的牙刷是白猪鬃毛的,牙刷柄是骨头把的。这里的牙刷是尼龙毛的,牙刷柄是透明塑料把。我用的钢笔是大尖的,而这里的派克笔竟看不见笔尖,所以当时的感觉除了新鲜还是新鲜。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市场里的食品摊,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泡泡糖和口香糖是什么东西,以为是跟以前吃的糖块一样嚼完能咽的,特别是当看见有人从嘴里吐出泡泡的时候,更是惊呆了,好奇得不得了。此外还有好多售卖罐头的摊位,有肉类的,也有水果类的,看着也是新鲜。再有就是售卖不锈钢餐具的摊位也不少,比如刀、叉、勺,还有饭盒、水壶、盘子等,以及军刀、指甲刀、打火机等小百货。
您可能以为这些小零食小百货“远渡重洋”到了这边肯定“身价倍增”吧?其实不然,售卖的价格肯定会比市面上普通商品略贵一些,但还都是一般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因为不贵所以市场买卖很好,市场内整天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甚至比逛劝业场的人都多。
除了新桥市场外,后来小白楼的开封道一带、黄家花园的西安道一带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洋货摊,但都不如“新桥市场”规模大。后来过了几年,随着美军撤离,“新桥市场”商品断供,市场自然也就消失了,原址现如今已成了海河带状公园的一部分。因为“新桥”市场存在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人已经将其淡忘。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则更不知北安桥畔曾如此繁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