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銮鼻灯塔(台湾著名的屏东鹅銮鼻灯塔是湘军率浙江人建造的)

鹅銮鼻半岛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属屏东县恒春镇,地势东陡西缓,沿岸布满珊瑚礁。“鹅銮”一词为排湾语,有“帆船”之意。鹅銮鼻上的鹅銮鼻灯塔,是台湾南部一座知名的地标建筑,是如今大陆及国外游客必去的景点。

鹅銮鼻灯塔并不是台湾人建的,而是清末一群来自湖南及浙江的湘军建造的。1881 年,台湾兵备道刘璈来台前招募一群浙江台州的泥木工师傅及湖南籍兵勇,共同打造了这座灯塔。

台湾东部海岸暗礁密布,暗流汹涌,许多外国船只不谙水流及礁岩,常常触礁发生船难,船员侥幸生还上岸后又常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遭“出草”(杀害)。外国政府与清朝交涉,清朝又多消极处理,导致外国列强借此多次兴兵侵犯台湾。牡丹社事件后,清朝认为建灯塔以减少船难是当务之急。1875 年,在日军撤出屏东后,清廷责令刘璈兴建灯塔。刘璈受命后,即着手规划、设计及兴建工作。不过,刘璈本人对兴建灯塔有不同意见,他认为:

恒属建造灯楼一案,论其事则为善举,迹其心则怀叵测。台地物产饶沃,久为彼族垂涎。

今彼族建楼于台之极南,左顾山后(指今日屏东),右盼山前(指今日宜兰),前后交通,出没自便。非若台北之前后路梗,呼应尚难。此山后之未可疏防也。……彼素所垂涎者,不几在掌握中也?

刘璈认为李仙得积极游说施压清廷速建灯塔其中有诈,认为老美又是假借人道立场,暗藏掠夺大清江山之贼心,所以态度较为消极,多次谏言,但朝廷并未采纳,最后刘璈也不再多言。后因服丧,刘璈匆匆返乡,建灯塔一事遂搁置未动。直到他奉诏二次赴台时,亦身负建造鹅銮鼻灯塔之责,来台前招募台州工匠及岳阳兵勇数百名随之赴台,抵台后全编入“岳字营”,属刘璈嫡系部队。鹅銮鼻灯塔终于在1881 年(清光绪七年)11 月开始建造,于1883 年(光绪九年)2 月建成。(《刘璈与刘铭传在台施政之研究》,郭志君,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

/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灯塔是清廷在台湾兴建的第一座灯塔,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武装功能的西式灯塔。鹅銮鼻灯塔塔身以生铁铸造,高21.4 米,共有6 层。塔楼建筑成炮垒型,以塔楼基座为炮台,围墙上每隔3.25 米设置一射击枪眼,墙外四周设1.8 米深的壕沟,并派有武装士兵驻守。此塔一共花费了200多万元建造。1883 年鹅銮鼻灯塔开灯启用后,对于航行于巴士海峡及台湾海峡的船只有莫大帮助,之后10 年间仅有3 次船难,更再未有遇难船员与台湾少数民族冲突事件发生。鹅銮鼻灯塔对台湾南部及东部海上航行安全充分发挥了功效。

台湾《中国时报》主编陈怡真在《鹅銮鼻灯塔》一文指出,她的曾祖父就是在1881 年追随刘璈来台的浙江台州人之一(刘璈在1864 年署理浙江台州知府,将近10 年,官声甚佳)。她指出,当时来台的台州泥木匠共有100 多人,都编入刘璈嫡系部队“岳字营”,协助刘璈建造鹅銮鼻灯塔,她在文中叙述:

……光绪七年派任台湾兵备道,上任前,且于台州招募泥木匠勇一百名随带赴台。

台湾兵备道驻守台南,我太爷爷极可能在安平登陆。一抵台,他即与同伴被编入岳营,岳营的兵来自刘璈的家乡岳阳州,是刘璈军营的心腹军。这批勇丁又拨归镇海左营,驻扎在狮头社军工厂等处。在营小作,暇则操练;操练的项目包括“刀矛枪炮以及兵阵”。所以太爷爷在台湾,还接受了军事训练。

刘璈并饬令起造鹅銮鼻、旗后、东港、扑仔脚、郡城内外演武厅各公所,那么除了在高雄屏东一带起造各式公家建筑,太爷爷还是当年建造鹅銮鼻灯塔的工匠之一。

陈怡真女士所述她太爷爷来台故事与史料记载是相吻合的。1881 年(光绪七年)当时任职兰州道的刘璈受命来台担任台湾兵备道一职,为台湾实质的一把手,因为台湾巡抚为福建巡抚兼任。刘璈知道此行须负责建造鹅銮鼻灯塔及台北城,故来台前从浙江台州招募泥木工匠100 多人从台州搭船到台湾,当时唯一开放与大陆通航的港口只有台南安平,所以这些台州工匠确实是从安平港登陆,也都被编入“岳字营”。“岳字营”先是驻守在台南,后又调防到高雄镇海左营,这些浙江泥木工匠除平时做工程外,还习武,参与台湾平乱及防御工作。由于“岳字营”并未参与基隆或沪尾战役,陈怡真的太爷爷可能参与屏东平乱或是修护炮台工作,立有军功,后也应参与鹅銮鼻灯塔实际建造工作。

另一位台湾作家公孙策在《刘铭传与我的曾祖父》一文指出:

刘璈当年受命出任台湾兵备道时……出发赴任前,在绍兴招募了一批工匠。他此举是有远见的,这一批工匠在南台湾完成了很多基础建设,包括鹅銮鼻灯塔在内。我的曾祖父是做木匠的,他就是那一批军工之一,然而,我的曾祖父曾经对建设台湾做出贡献,那是一件令我非常骄傲的事情。

笔者不知陈怡真女士的太爷爷及公孙策先生的曾祖父是否是亲戚。这些浙江人、湖南人回到他们当时建造的灯塔,想到灯塔是指引外国人登岸的明灯,却没法提供自己归乡的路,西望故里,欣赏灯塔,睹物思情,无尽的大海,隔绝回家的路,心中不免生出无限感慨。这些由浙江台州来台的泥木工匠及湖南岳阳来的湘军,许多并未回到自己的故乡,最后可能都选择留在台湾,落地生根。

鹅銮鼻灯塔建造者的后裔,如陈怡真、公孙策等人纷纷发表文章,缅怀他们先人为台湾的建设及防卫做出的贡献。这些从大陆无论哪一省份来到台湾的人对台湾的无私奉献,才铸成了今日台湾的富庶与繁荣,这些人才是地地道道受人尊敬的台湾人,而不是那些嘴上说爱台湾,却一天到晚专干撕裂族群、危害台湾之事的政客。

鹅銮鼻灯塔是台湾八景之一,是台湾颇具代表性的景观建筑,也是著名地标之一。可是绝大部分大陆同胞甚至许多台湾同胞却不知道这著名地标是湘军刘璈率湖南兵勇、浙江泥木工匠们齐心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