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偏关县概述
偏关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北依长城,与内蒙古的清水河县接壤;西临黄河,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隔河相望,总面积为1685.4平方公里。偏关县是黄河与长城双龙交汇的重要地点,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龙头县。县内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377米,最高海拔达到1855.2米。
偏关县
历史上,偏关县曾被称为林胡、偏头关、偏头寨等。偏关县是中华三关之一,与宁武关、雁门关并称,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这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长城、古堡、烽火台等,还有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以及杨家将等历史故事的发生地。
偏关县
02 偏关县历史
偏关县在汉代被称为美稷县,唐代为唐隆镇。
五代北汉时期,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韩光岭(今偏关城东一里处的山梁上)建立了偏头寨,这是偏关县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偏关县
宋代,偏关地区成为军事要塞。元朝大德三年(1299年),偏头寨被升格为偏头关,并设置了武节将军枢密院判来守御此关。
明代,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成为重要的军事防御地点。明代长城在偏关境内分大边、二边、三边、四边、黄河边等,总长达到500公里。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偏头关被升格为偏关县,属于宁武府。
偏关县
03 偏关县旅游景区
偏关老牛湾景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偏关县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是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开端,也是黄河进入山西省的起点。这里,万里长城与黄河交汇,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区面积达22.67平方公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偏关老牛湾景区
景区还拥有高大的烽火台“老牛湾墩”,明代山西镇的前哨“老牛湾堡”,以及建在一整块天然石板上的“老牛湾古村”等人文景观。老牛湾是黄河流入山西省的第一站,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和“天下长城第一墩”的美誉。在这里,可以登临包子塔湾制高点,一览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美景。
偏关老牛湾景区
乾坤湾景区:位于偏关县老牛湾镇,乾坤湾是黄河河道的一个大转弯,其两侧是悬崖峭壁,构成了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晋蒙大峡谷。景区总占地面积达15000亩,包括“一区八景”:“一区”即乾坤湾旅游区,而“八景”包括山门、八卦台、乾塔、景观墙、人行步道、群牛雕塑、六角观景亭、坤阁。
乾坤湾
乾坤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百里长峡中的最美回环”,并被中外专家学者定义为太极八卦图的天然发源地。景区内的伏羲、周文王雕像等反映了《周易》这部中国哲学经典的影响。乾坤湾村明代为边塞军营驻扎地,后逐渐形成聚居村落。村庄内仍保留有通往古时烽火台的地道,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乾坤湾
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位于偏关县水泉乡水泉村。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红门口是长城的一个重要要塞,而水泉营则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被称为“三关前哨”。
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
在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明代的地上长城被转移到地下,形成了现存全国规模最大的战备地道。景区主要由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和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
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
04 偏关县古迹
1、桦林堡长城:位于偏关县城西北处的黄河岸边,是明代万里长城偏关段的遗存。
2、隆岗寺:位于偏关县寺庙街,占地面积约6650平方米。隆岗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金、明、清各代的多次重修和重建。
隆岗寺
3、护宁寺:位于黄河岸边,具体建设年代不详。寺庙内供奉着佛教、道教、儒教等多派神佛。
4、偏关县长城:偏关县地处晋西北,北靠长城,西临黄河,是历史上有名的外三关之一偏头关所在地。境内长城总长126公里,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偏关县长城被誉为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
护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