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江苏东海文化赋能群众美好新生活)

 本报记者 魏 静 □ 段慧明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东海县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擦亮地方特色文化、增强文化服务供给,广泛深入开展文艺创作、文艺演出和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东海有着厚重的本土文艺精品创作历史,该县将其作为文化强县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对文艺创作按“长中短期”进行规划部署,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使“本土韵味+艺术内涵”的深度融合成为东海文艺作品的“本色”。

  前不久,东海县吕剧团创排的大型现代吕剧《花样的日子》成功入选2024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剧目。《花样的日子》取材于真实故事,原型是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2017年,大学生村官郝大宝来到三铺村,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建大棚种花卉、搭平台搞电商……短短几年间,把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郝大宝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该剧目剧情生动、意蕴丰厚,升华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的理想、品德和追求。截至目前,该剧在县内已演出达30多场,并在省外进行了多场演出。

  东海是“世界水晶之都”,水晶品质优良;“东海水晶雕刻”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雕刻技艺精湛。水晶文化已成为东海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近期,以“传承水晶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多场研学活动在东海县国家级水晶雕刻非遗展览馆举办,县内中小学生分批次前来沉浸式体验水晶雕刻技艺的文化魅力。据统计,包括东海水晶雕刻非遗项目在内,全县共有54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近30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现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和“阵地”。

  近年来,东海县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高质量建成48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东海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分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沐浴城乡。全县21个乡镇、346个行政村每年开展“点亮星夜”“四季村晚”“温暖秋冬”“理响晶都大讲堂”等各类文化和文明实践活动800余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少儿版画是东海的另一张文化名片。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海致力于开展少儿版画创作活动,并将少儿版画发展纳入全县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吸引上万名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如今,少儿版画已成为未成年人创新精神和儿童素质教育的特色文化品牌。自2009年开始举办的“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至今已举办了八届。据了解,双年展不仅在本地展出,还远走延安、嘉兴、珠海等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当地文化“走出去”。

  “除了文化活动‘常年办’、文艺精品‘常态推’,我们还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聚焦文化企业发展和文旅融合‘常规育’,以文化‘加持’特色产业发展。”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芳说。在此背景下,《东海水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政策应运而生。东海县以水晶文化产业为核心,每两年举办东海国际水晶节和水晶雕刻技能大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电商平台等产业业态陆续出现。当前,全县从事水晶文化行业的“产业大军”达30万人,水晶年交易额已突破400亿元大关。去年,全县新增39家规上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51.49亿元,增长10%。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东海县紧扣文旅产业“题眼”,打造“水晶、湖景、温泉、森林、版画”等特色旅游名牌,开发“晶太子”“东东泉泉”“草莓公主”等烙印东海符号的特色文创产品。创新“夜文化+”模式,建成东海温泉、东海青松岭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点),促进夜间经济消费提档升级。开通“福如东海之旅”旅游路线,深度挖掘、传承、弘扬《跑马灯》《吕剧》等非遗项目,并围绕这些项目在景区开展非遗市集等活动。谈及文化在县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东海县委书记张其兵表示:“其能够展示东海干群精神风貌,提高城乡文化供给,提升文明城市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