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好玩吗(贵为中国最美城区)

我在厦门旅游时,发了一条消息,问哪里最好玩?结果很少有人推荐鼓浪屿,偶有提起的却说,去一次就行了,不值得去第二次。

鼓浪屿可是厦门旅游的名片,国家级5A景区,为何如此不招人“喜欢”呢?难得果真是去了一次,便不想再去的景点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踏入了这片绿意葱葱的岛屿。

登岛需要坐船去,岛屿没有路与外界相连,对此我深深赞同。岛屿的神秘,就在于和内陆的隔离,一但这种隔离打破,神秘感也就消失殆尽。鼓浪屿和厦门岛离得很近,修桥是反手般的易事,可正是这种“忍耐”,才让鼓浪屿有了与世隔绝的神秘感。

游船划过海面,留下一阵涟漪,不时吹响一声沉闷汽笛,就这样,将游客带入到这座美丽岛屿中。

鼓浪屿的发展,可粗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清末前期,此时岛内住民较少,多是传统闽南房屋,居民以打渔为生。第二阶段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后,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外国列强在此建造了大使馆和各式教堂,鼓浪屿开始与西方文化接轨。

第三阶段是华侨促成的。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后,纷纷衣锦还乡,此时的鼓浪屿便是他们最好施展拳脚的地方。华侨们不计成本,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建造了一系列别墅、学堂、医院,最终构成了花团锦簇的鼓浪屿风光。

游船20分钟抵达岛屿,登岛第一印象,便是优雅整洁、满目苍翠。岛上树木繁多,绿地覆盖率超40%,白玉兰、香樟、南洋杉、棕榈、椰林等树木分散在各个角落,一下让我的心情开朗起来。

其中主角,当属遮天蔽日的榕树。整片岛屿榕树居多,这里一片,那里一片,几百年的树龄的榕树独木成林,根须倔强生长在山墙上,蔚为壮观。色彩鲜艳的鲜花,或列置于坡前路边,或群植于庭院绿野,将整片岛屿变成了春意盎然的王国。

鼓浪屿四面环海,从空中俯瞰,为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碧绿的海湾,长空似洗,万里碧空与泛着白光的大海融为一起,美如童话。初识鼓浪屿,会觉得它像一位娇媚少女,深入了解后,才觉更应是一位洗尽铅华的中年女性,优雅知性,让人愈加着迷。

岛内景点很多,日光岩、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各式洋楼别墅,处处都能带给人惊喜。岛内最高点为日光岩,两块巨石成峰,海拔92米,登顶眺望,可俯瞰整个岛屿全貌,远处厦门的海岸线融化在日光里,若隐若现。

日光岩原名“晃岩”,相传郑成功登顶后,看到此处风景远胜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这一名字改得甚好,暂不论对比的高低,“日光”一词就切合鼓浪屿的阳光明媚,让人闻名便欣然往之。

岛内闲逛时,偶然看到一个自弹自唱的小伙子,身旁摆了一众CD,桌上挂着大小不一的尤克里里。在鼓浪屿,这样的音乐元素常会遇到,这是一片洋溢着自由琴声的小岛。

据统计,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家,2002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岛内有处“钢琴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钢琴。有此“音乐”元素加身,鼓浪屿便在众多岛屿中,显得文雅许多。

说了这么多的好,那鼓浪屿为何还常被人诟病呢?

这便与它的商业化有关,同所有热门景点一样,喧闹过后的鼓浪屿,最终也逃不了沦为商业街的命运。从四落大厝开始,沿途街道皆改换门庭,变成了特色商铺和美食商店,店家拉客、喊客成了常态。遇到一家心仪的店,我本想驻足观赏,但鉴于老板过于热情,便加快脚步离开了。

还有一个便是岛内布局,鼓浪屿高低起伏,建筑分散在各个角落,四周沿岸也有不少景点,若想全部看完,没有一整天是不行的。山内街道短小,纵横交错,小巷四通八达,指路牌也不完善,一不下心就走错了路,像是一个迷宫,走了半圈发现越走越远。

最关键的是,岛内没有汽车,全靠双脚步行,除去刚开始的新鲜感,往后便是漫长的找路迷茫和赶路的疲惫。而且时间久远,很多室内馆是不开放的,当你费尽心力走过去,却发现白跑一趟,这种失望很伤心力。

这些都是我在鼓浪屿亲身体验和实际观察而得,或许正是上述原因,才让鼓浪屿,这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产生了一些诟病。

我想作为中国最美城区之一,鼓浪屿的美是需要放慢脚步去看的。最好的方式应是夜宿岛上,清晨万籁俱寂,没有游客,,没有商家,一个人到海滩上漫步,快乐变得质朴纯真。

到了中午,静静坐在斑驳石阶上,感受闽南风情;或在一个花团锦簇的院落里临窗而坐,看树叶在窗前轻轻摇曳。等到夜色阑珊时,坐在海边听海涛冲击堤岸,与鼓浪屿来一场灵魂交谈。

在鼓浪屿,旅行是要归属生活的,一步步慢行,才能感受“琴岛”的雅韵和魅力。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带你游遍各城市冷门、有趣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