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一部“神雕侠侣”让很多人知道了“襄阳保卫战”,但是很多人不曾了解的是,在13世纪中叶发生在四川盆地的钓鱼城保卫战。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随后开始四处征服讨伐,控制了亚欧大陆东至朝鲜,西至东欧波兰、匈牙利,西亚伊拉克、叙利亚的广大地区。与此同时,灭亡西辽、西夏,征服吐蕃、大理,联宋灭金,占领了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后,便将下一个征服目标瞄准了偏安一隅的南宋。
皇宫遗址遗迹分布及照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1235年蒙军统帅阔端率军攻打巴蜀地区,顿时整个巴蜀地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仅长江一线未遭战火蹂躏。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并派大尉甘闰至合州防御,修筑了钓鱼城寨。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又主持在巴蜀各水陆要害修建山城,与原有的城寨守望相助,最终形成山城防御体系。在冉璞、冉琎兄弟建议下,献计迁徙合州至钓鱼城,加固城防,作为蜀地防御关键支柱。1254年王坚担任钓鱼城守将后,彻底完善钓鱼城城防体系,形成了目前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合川钓鱼城遗址。
经过二十年的持续考古工作,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城门、城墙、码头、衙署、寺庙、攻城地道等大量遗迹,基本弄清了城内遗存分布情况,逐步还原钓鱼城真实的历史面貌。
考古发现的城墙、码头等遗迹均能见到多次修筑、修筑规模不断扩大的迹象,印证了前面所说的钓鱼城不断扩大面积、提升军事防御能力的文献记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06年钓鱼城西北部城墙外蒙军攻城地道的考古发现。1258年秋,蒙古大汗蒙哥率军亲征巴蜀,一路势如破竹,嘉陵江上游的大获、运山、青居等山城望风而降。次年二月,蒙哥率大军渡过渠江鸡爪滩抵达钓鱼城下,开始对钓鱼城发动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钓鱼城迎来了最大的危机。在使用多种攻城方式都无法攻破钓鱼城之后,蒙哥无奈采用了开挖地道入城的奇袭战术。这条地道位于地下五至六米深的岩石之中,从距城墙约一百八十米的地方开始开凿,并成功抵达城墙下,正要凿穿城墙进入城内时被宋军发现。宋军及时反击,在地道上方打一圆形竖井直通地道,然后投掷爆炸性铁火雷、礌石及大量燃烧的柴草击退蒙古士兵,接着用石块封堵了地道,成功化解危机。
门内水池。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很多爱好军事的人都知道蒙古人的“回回炮”在西征过程中功勋卓著,然而宋军也有自己的神兵利器——铁火雷。考古工作者在钓鱼城和其他一些山城中都发现了一些圆球形的空心铁器,对铁器内部的包含物检测后发现了黑火药的成分,表明这是一种可以爆炸的投掷性热兵器。这一发现解读了文献中蒙哥死亡之谜。明代文献中说蒙哥“为炮风所震,因成疾……旋即告薨。”但是抛石机投出的石头带起的风怎么伤到人呢?如果是铁雷爆炸崩裂的碎片就可以合理地解释了。
钓鱼城以弹丸之地败亡蒙哥,被称为“上帝折鞭处”,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宋、元及欧亚大陆的战争与时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接导致了蒙古贵族内讧。蒙哥的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刚刚征服巴格达和大马士革,正在进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旭烈兀也率军东返,至此蒙古第三次西征终结,蒙古帝国分裂为四大汗国,蒙古帝国疯狂扩张之势正式结束,东欧、西亚诸国得以喘息存活。征服南宋的战争也暂告一段落,南宋朝廷也得以延续国祚近二十年。最终忽必烈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忽必烈即位后,改变策略,中路突破襄阳,顺江而下,直取临安,成功灭亡南宋。钓鱼城守将张珏闻听赵昺、赵昰二王逃亡至福建、广东一带,便派出三百士兵至闽广搜寻,并于钓鱼城中修建皇宫,以待二王归来,利用钓鱼城坚固的城防,传承宋祚,企图寻机再造大宋。2022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清理揭露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遗迹,其中前拱券后排叉柱的墩台式城门、门道带水池的院门以及突出于地表且有高台井台围砌的水井等遗存均为首次发现,这批高规格建筑遗存进一步凸显了该区域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此处或许是张珏所修筑的皇宫。
南宋灭亡后,钓鱼城在孤立无援的条件下仍坚持抗争三年之久。长期的围困,加之天旱无雨,城中无粮无水,百姓易子而食,情况十分惨烈。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王立迫于无奈,开城降元,士兵百姓得以全部存活下来。至此,宋军所有山城全部陷落,标志着宋元战争川蜀战区战事结束。钓鱼城降元后一月,宋元最后一战——崖山海战爆发,南宋彻底灭亡。
钓鱼城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例证,也不只是为后人保留下蕴含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军事智慧和文化景观。钓鱼城三十六年的不屈坚守更是重庆英雄之城的重要代表,钓鱼城军民上下一心抵抗蒙军的坚韧顽强、抗争不屈精神延续不绝,刻在重庆人的骨子里,永为后世传承!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胡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