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常州溧阳一粒稻米背后的科技力量)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走进常州溧阳市南渡镇庆丰村,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现代农业“丰”景图:饱满的稻穗被卷入农机,堆成小山似的稻谷在阳光下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翻开溧阳农业现代化“答卷”,可以发现,丰收丰产的背后,离不开财政支持与科技创新助力。近年来,溧阳整合农业领域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让传统种植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同时,借助新质生产力,溧阳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培育壮大农业领域新兴产业,如今,溧阳广袤沃野上正焕发新的生机。

智能支撑,现代农业“添”动能。作为当地“慧”种地的农人,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溧阳市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林松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对合作社内的农业装备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通过智能化“良机”配套高效化“良法”,水稻亩产增加了10%左右,每亩可增收400元左右。

“有了财政资金兜底,我们实现了‘镐锄镰犁’到‘智慧农具’的巨变,种植生产实现了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以及精确收获。”王林松介绍,得益于财政部门给予的50万元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他们积极探索水稻“耕种管收”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升级。如今,智能农机可将种植户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民可以穿着皮鞋去种田。

提起智能农机带来的变化,王林松侃侃而谈:“岁丰农业的智能高效农机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省了成本,减少损失。”他以收割环节为例介绍说,通过导航系统和AI智能算法,收割环节误差率仅为0.5%。无人驾驶收割机匀速作业,每天收割稻子的效率比传统作业质量标准更高、收获损耗更小。目前,每台机器可节省人工费约5000元。

数农融合,农民不再“靠天吃饭”。在南渡镇庆丰村“苏南第一方”,每间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根柱子,周边集成了许多智能设备,随着风速风向仪的叶轮不停地旋转,各项实时监测数据在一块大屏上不断更新。种植户刘辉介绍,以前种地都是看天凭经验,现在有了智慧农业,农民只需看看手机,凭数据“一键操作”,即可完成灌溉、施肥等田间日常管理。

据悉,今年以来,财政已投入200余万元支持溧阳全市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庆丰村数字农田智能化平台工程师王吉祥介绍,该“数字大田”是数字农田智慧化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识别和精准调控。智能科技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他们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溧阳市财政局副局长田春华介绍,为了激活乡村振兴动能,近年来溧阳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机具补贴及农机化发展资金320万元、创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417万元,让数字技术代替了“靠天吃饭”,使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今年初,溧阳财政与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广的补助力度,对现有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作业环节装备结构进行提升优化。

“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之一。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田春华说,接下来溧阳财政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让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肖峰)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