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象过自己脚下在千百年前是什么样子吗 ? 在本套书中,你可以跟我们一起穿梭时空,见证星河流转、沧海桑田的变迁过程。
这套精美的伴旅丛书,在闲庭漫步中,向你娓娓道来莆田市珍宝级景点,沿着公元纪年的时间脉络,触摸岁月长河中的历史遗存。你会看到依山而建的宏伟神宫;苍柏掩映的庙堂殿宇,粉墨尽去的古戏台;横锁塘瞿的水利工程;人们挖掘出土的铭碑宝器。
这,还是一段发现之旅、寻宝之旅。吃、住、行、游、购、 娱,尽在其中。书中隐藏了诸多细节,我们将成为时空旅行者,找到时间长河中被保存下来的宝贵记忆。
焕发千年荣光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县仙游,浸润着世世代代的仙游子孙。而他们用智慧和勤劳,为家乡博得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盛誉。
人杰地灵 亘古文脉
翻过书卷,翻开仙游一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文字记叙着仙游这块神奇的土地,和被这片土地哺育并成长的杰出人才。他们用卓越的智慧和才华,为莆仙赢得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荣誉。
蔡襄是仙游文化孕育出来的精英和代表 , 他不仅是仙游人引以为自豪的北宋一代历史名臣,更是仙游一张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
为官清正 政绩卓著
蔡襄一生为官 37 年,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几上几下,不改秉性。
谏官风采倾天下
在仙游县枫亭镇锦岭将军山下,有一座立在古官道旁的山门。山门正中“蔡襄陵园”四个大字,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进山门是一条宽约十米,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面,厚重坚实,或许,这正是历朝历代政权对襄公的“国标”礼遇。左侧长约 20 米的影雕长廊,用花岗岩雕刻嵌列的 30 幅蔡襄生平事迹连环画,通过蔡襄少年时代、忠贞为国、惠政为民、清正廉洁、勤政有为、青史留名等 6 个部分,向人们诉说着蔡襄的生平事迹。当进入雕刻版画的字里行间时 , 我似乎也走过了蔡襄的一生。
蔡襄 (1012-1067), 出生于仙游县枫亭清泽亭卧牛山 ( 今九社村 )。他自幼聪颖,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甲科,任漳州军事判官,授西京推官,及福州、泉州太守等职,官至端明殿学 士。1067 年 8 月 16日病逝。南宋淳熙三年(1176) 追谥 " 忠惠 "。
蔡襄陵园原为蔡襄墓,建于北宋,明成化元年 (1465),巡抚腾昭为之修墓、建祠、立碑。1997 年 , 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于 1999 年竣工。
功绩垂千古风范昭后人
蔡襄排除万难建成海内第一桥——洛阳桥;沤心沥血写成《荔枝谱》和《茶录》;直言敢谏献上《四贤一不肖》……
蔡襄功绩永不磨灭
蔡襄的铜像伫立一楼正中,两边墙壁悬挂蔡襄草书手迹画轴《陶生帧》。蔡襄像身着官袍,左手拿《荔枝谱》,放在腰间,右手微微前伸,站在桌案后面,似乎前一刻他还在认真看书,因为友人来临忙忙起身迎接,嘴角微张,似在打招呼。
在“端明楼”二楼,人们聆听着蔡氏后人的讲解,不时在一幅幅珍贵史料和一件件生平遗物前驻足。廉风传承,廉臣辈出。继蔡襄之后,一大批廉臣、贤臣从这里走出,他们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而彪炳史册。
清·乾隆《福州府志》载:“‘忘归石’,蔡襄楷书,径三尺,镌鼓山灵源庵左。”宋庆历六年(1046年)由时任福州知州的蔡襄所题。
夜《荔枝谱》——成书于 1059年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等内容。
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
莆田的历史上,北宋名臣蔡襄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忠君爱民,人品、官品、文品举世公认,及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于一身。
“北宋庆历名臣”
穿过万古受知栏左转,是陵园正门,一座高大的牌坊巍然而立,三门两重,横匾前书 4个金色隶书大字——“庆历名臣”, 后书“刚正廉明”,两侧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著洛阳桥”。左边一古时金字石碑:“文臣武将到此下马”,以视对蔡襄的尊敬。
往前走,一尊缅甸白玉精雕而成的襄公玉像,官帽的正前方镶嵌一枚长方形的高品质翡翠,端庄、肃穆、威严、祥和,堂堂玉立,一身正气。
“忠国兴邦三谏有诗誉扬端明殿 惠民利涉万安无险功业洛阳桥”“公慑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气 诚承祖德万家荔谱永留芳”
灵魂的静穆与歌唱
此时,陵园的全貌映入眼帘。依然是中国人最钟爱的对称布局,后高前低的方形庭院内,陵墓古老庄严,围墙绿树参天,碧草成茵,长青的松柏散发出阵阵清香,树上的果实惹人怜爱。
层次分明的墓前大道、草坪和广阔陵墓埕,仪门前是分列两边的石翁仲,依次是羊、马、虎、武官、文官,谐音寓意为“扬威千里”。
拾阶而上,正前方是一环形石砌墓园,墓园的后方被几颗硕大古树环抱,墓园前方有一地上长出的坚硬黑石,忠实地趴在陵墓正方的面前。
陵墓仍保持着宋代艺术造型,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 " 风 " 字形。石构分四级墓埕,墓丘呈龟背状,墓身嵌方形墓碑,碑长 1.4 米,宽 .75米,前置石制祭台。墓前竖一对清乾隆四十七年 (1178) 吏部尚书文华殿学士蔡新立的望柱。
站在蔡襄公的陵墓前,不禁追忆起蔡襄公的丰功伟绩:从修建泉州洛阳桥,撰写万安桥记,到撰写《荔枝谱》《茶录》,从兴水利、重农耕、固堤防潮,到为民上谏和他的书法、教育……先人已逝,岁月悠长,但蔡襄为我们留下的丰硕精神文化财富,值得所有人发扬光大。
两座四角碑亭。由北宋名家欧阳修题写墓志铭碑记护在亭子里。
“石望柱”楹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明代马歘在蔡襄墓前赋诗 :野蒿秋草翳残碑,落日鸟啼宰树悲。来往行人知下马,感恩多在过桥时。
博古尚气节 居谏垣乐言事
才气是一种根本素质,勇气是一种历史当,正气是一种根本素质,勇气是一种历史担当,正气一种精神境界,正式这三者相互结合,使蔡襄成为一代名臣。
书法正身心 谏诤尽职守
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是蔡襄在宦海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页。当时,范仲淹针对时弊上《百官图》,指责当朝宰相吕夷简,因此遭设计被贬。蔡襄义愤填膺,作《四贤一不肖》诗五首,陈词慷慨,笔锋纵厉,称颂范仲淹等四人为贤者,斥监察官高若讷为不肖。此诗一出,即被争相传抄,就连契丹使者也买回去张贴在幽州馆。蔡襄因此名扬朝野。
他刚正廉明,兴利除弊,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陵园左右两厢碑林镌刻着蔡襄诗文、书法手迹,以及历代明贤赞颂蔡襄的文章、诗作,书法爱好者每每品味,均流连忘返。
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蔡襄为人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东坡题跋》赞曰:“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忠孝传家继世长
推崇忠孝,蔡襄身体力行,从而留下忠孝家训终成蔡氏家风,代代相传。
家训成家风 忠孝传千秋
他秉持中国传统孝道,认真侍奉母亲。成婚后,一度把母亲接到官舍同住,但又怕在家的父亲孤独,请求回家乡就职。父亲去世后,蔡襄再次受命任职福州,他担心母亲在相同的环境里过于思念父亲,损伤身体,便上书请求改任他职。他事亲之至诚,令人感动。
在漫长的刀光剑影、忠家训成家风 忠孝传千秋鼓角争鸣岁月中,在风霜雨雪大自然的沧桑、侵蚀下,历经千年的蔡襄陵园,依然庄严、神圣地耸立在我们面前。
今天,阳光更加明媚,天地愈发清明,蔡襄的思想犹如日月,照亮天穹,永不坠落。
周 边 旅 游
位于枫慈溪下游的枫亭,古往今来,都是商贸发达,文化灿烂之地。这个有着诗意的千年古镇,现存文物古迹众多,独具文化特色。
游 · 蔡襄故居
宋名臣蔡襄是历史上备受后人推崇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蔡襄忠君惠民、勤政廉政的风范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莆田历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仙游县志》明确记载:“赤湖其下为蕉坑(蕉溪)”,“ 地形如豹,故号豹眠”,“蔡忠惠公祖居在此”。蔡襄故居坐落在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五星“赤湖蕉溪”的眠豹山下,占地 13.6亩,周边山清水秀,堪称风水宝地。重建的蔡襄故居是后人为缅怀蔡襄的历史功绩,引导后人立言、立德、立功、立贤,打造党风廉政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莆田文旅 编辑: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