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德镇(山河弦歌·考古中国丨入坑景德镇)

“之前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它的照片,

它的每一片羽毛都栩栩如生……”

游客正在围观的是它↓

△文物: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 馆藏地点: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出土地点:景德镇市

这是一只姿态呆萌、憨态可掬的陶瓷鸭子,花眼圆睁、仰头前倾,小嘴微张的姿态仿佛正欲诉说一段古老的故事;身姿被黄、绿、紫等素色釉面点缀,身躯则被分为上下两截,上部犹如一顶精致的帽子,轻轻覆盖;下腹暗藏玄机,是燃香之所。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其中的巧思:腹部合缝处有6个巧妙的隐孔,鸭颈中空与口相通,当薰香在鸭腹内点燃时,会从鸭嘴处“焚香四溢”,仿佛它在静静地呼吸。

小鸭子香薰非寻常之物,它烧造于大明成化年间,是众多皇家“订单”之一。本应荣耀入宫的小鸭子,为何被击碎埋于地下?它又如何穿越时空,重返御窑博物院的展柜?

△工作人员在初步清理掩埋了五百多年的瓷片

“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出土,是五百多年后的1987年。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御窑厂早已成遗址,后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院长翁彦俊回忆,当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考察时发现无数陶瓷碎片在阳光下闪烁。

翁彦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们陆陆续续发现御窑厂还依然保存着大量珍贵的瓷片、工具、窑具。龙珠阁之下的珠山,就是用当时御窑的落选瓷器或者试验品瓷片堆起来的一座山。除了素三彩鸭形香薰,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明洪武、永乐时期官窑的青花瓷器、釉里红瓷器等。

△当年存放瓷片的老宅

早期的御窑厂遗址默默承受着被民宅与办公楼包围的无奈,考古挖掘在“方寸之间”仓促地进行着。被发掘出来的器物和瓷片琳琅满目堆积成山,考古队只好把它们临时存放在一座老宅里。文物修复人员从这海量陶瓷碎片中挑选出60余块残片进行拼合修复,“素三彩鸭形香薰”从历史的尘埃中振翅欲出。不过,拼合只是第一步,更精细的修复工作需要等候时机,进一步摸索。

△由陶瓷碎片拼出的“香薰鸭”

御窑厂遗址下成吨的陶瓷碎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青花瓷碎片。2015年3月,多位知名文物专家联名呼吁“御窑厂遗址出土的上千万件瓷片,连存放和保护都很困难”亟待抢救性保护,引起了社会重视。随后,景德镇开始了一系列动作,扩大御窑厂遗址保护范围,启动了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

2019年,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与此同时,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以及陶瓷考古研究所等专业院校机构,当地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体系。

翁彦俊:我们有了专业的文物修复队伍,在修复的理念和材料上也有了创新,我们不去求100%的以假乱真,而是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让它们更有美感地呈现,也让观众能够看到它们的工艺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在完整器上是看不到的。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

翁彦俊很快发现,在故宫馆藏的几十万件陶瓷类文物中从未发现过“素三彩鸭形香薰”的同款,这是景德镇独有的孤品。御窑博物院正式成立的这一年,命运多舛的小鸭子也迎来了为它再次焕新的文物修复师——御窑博物院修复室负责人、景德镇古陶瓷修复非遗技艺传承人郝国江。

素三彩鸭形香薰上的绿底是一种低温绿彩,釉面脆弱,很容易脱落。郝国江认为,如果直接在本体上进行修复的话,一定会对器物本体造成二次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尽可能完整保留器物的原始信息,他们运用3D技术对器物残片进行精准扫描,而后数字建模。

△御窑博物院修复室负责人、景德镇古陶瓷修复非遗技艺传承人 郝国江

采用一系列新技术修复的成品,最大限度展示了器物的原有面貌,假体填充进去的部分,也能真实还原本体的形态和工艺。让沉睡五百多年的碎片“活”过来,郝国江觉得,与其说是文物幸运,不如说幸运的是自己。

郝国江:一般文物修复师能修一次素三彩鸭形香薰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是第二只了。做古陶瓷修复,一件器物长则几年短则几天,但是大部分时候如果你想把一件珍贵的文物修复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断跌倒爬起来、跌倒爬起来。因为在御窑博物院修文物,我们通常是在做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御窑博物院修复的瓷器文物

△御窑博物院修复的瓷器文物

陶瓷,CHINA,中国。在郝国江和翁彦俊的眼里,每一块不起眼的景德镇碎瓷片,都是时光的缩影,而数以千万计的碎瓷片堆积在一起,不仅是中国陶瓷文明的见证,更是一次次与古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对话。基于数十年积累的陶瓷标本,2022年盛夏,御窑博物院启动了古陶瓷基因库计划,科研人员以先进仪器和数字技术为笔,绘制出了中国首份古陶瓷样本基因图谱。

目前,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已收录2200套、将近1万件标本,三十多万条数据。这些古老泛黄的瓷片在科研人员的手中化身为探索历史的钥匙,通过细致入微的观测、拼接还原、材料分析以及烧成温度的研究,科研人员窥见了古代陶瓷匠人技艺之精湛。

△郝国江和其他修复师正在仔细观察并讨论修复工作

在基因库内,古瓷片被制成标本形态放入小盒中,等待着拉曼光谱仪、电子显微镜等专业仪器的分析测试,所有标本数据在展示屏上可清晰呈现。新兴技术的运用让郝国江得以施展“魔法”,越来越多的瓷片在他手中复活。

△以“香薰鸭”为原型的“岁岁鸭”IP设计和文创产品

“素三彩鸭形香薰”家族也在扩容。2023年,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源流运动、鲁迅美院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启动了以“香薰鸭”为原型的“岁岁鸭”IP设计和文创开发。从“香薰鸭”到“岁岁鸭”,翁彦俊说,创新不是拒绝传统,而是找到新的方法让沉寂的文物卸去时间的尘埃,重新联结传统与现实。

翁彦俊:御窑文物有一个关键词是“碎”,像“岁岁鸭”,它当年没成功“进宫”,埋了几百年,现在我们给它还原出来。年轻人看到这件文物,非常喜爱它,其实是一种代入感:就好比他自己一样,他可能很有才华,可能现在还没成功,他也等待一个机会,能够获得第二次开局。

△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

“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同样位于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徐家窑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窑址,以“明清窑作群遗址”的身份被列入国家陶瓷非遗保护项目,也是目前景德镇保留最完整、最古老、最大的柴窑遗址。景德镇陶阳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万瑞介绍,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柴窑陶瓷烧制技艺,今年6月,徐家窑迎来首次复烧。

万瑞:它窑体里面可以分出36个温区,意味着可以烧出36个不同品种瓷器出来,这应该说是景德镇的重要历史遗产,因为窑火带动了景德镇瓷业,才有了景德镇的兴旺。

△2024年6月 景德镇保留最完整、最古老、最大的柴窑遗址徐家窑首次复烧

如今,游客在景德镇不仅能目睹徐家窑升腾的烟火,感受古老制瓷技艺的热烈与纯粹,还能漫步在明清匠人生活过的房屋里弄,体验穿越时空的文化韵味。在文物修复师的手中,“岁岁鸭”重生的故事还在继续,将历史娓娓道来,也让中国陶瓷的光芒闪耀世界。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铸就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古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山河弦歌》推出《考古中国》系列,一件文物瑰宝,一段考古故事,我们向历史深处求索,揭示传承千年的文明密码;我们与文化同行,诉说古老文明的现代荣光。

监制|高岩

编审|樊新征 章成霞

记者|孙鲁晋 范存宝 李先 黄肇 占之君

播音|方亮

音频制作|李晨雨

新媒体|魏然

图片|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责任编辑: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