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萨(二战苏德战争全程回顾31)

第九次突击

为了进一步粉碎苏德战场南翼的法西斯德军,苏军继第七次突击胜利之后,于1944年9月28日至翌年2月13日,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北部和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地区实施了第九次突击。

苏军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胜利后,又成功地越过东喀尔巴阡山。这样,各乌克兰方面军就在战场南段前出到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并造成了对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和北特兰西瓦尼亚德军集团的包围态势。

南斯拉夫和匈牙利是德国主要的粮食和航空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并且匈牙利西部多瑙河沿岸又是从未受到大规模轰炸的军事工业基地。因此,德国决心稳定战场南翼态势,保住这些重要的基地,并拖住欧洲最后一个盟友匈牙利。

为此,德军不得不放弃阿巴尼亚和希腊,并把那里的军队大部撤到匈牙利,以建立强大预备队。德军还从法国、德国本土等地把大批军队调到匈牙利东,并在匈牙利内地建立了3道防御地区。

德军统帅部根据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失败后所形成的态,企图在坚守林区喀尔巴阡山的同时,以"南方"集团军群和南斯拉夫防御的军队共同向罗马尼亚西部反攻,把突入匈牙利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击退,将防御正面恢复到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和南斯拉夫防线连接起来,阻止苏军继续推进。

为了粉碎德军防御计划,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第七次突击胜利后,不给德军以喘息机会,迅速向布达佩斯实施主要突击,同时在右翼向乌日哥罗德,在左翼向贝尔格莱德进攻。

参加作战的苏军有乌克兰第4、第2、第3方面军。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编成内行动。南斯拉夫第3集团家和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编成内行动。

作战开始前,乌克兰第4方面军配置在林区喀尔巴阡山地域,占有3个山口。在当面防守的是德"A"集团军群所属的德、匈军队共20个师,配置在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和特兰西瓦尼亚北部地区。

乌克兰第2方面军左翼和中路军队已前出到匈牙利,右翼军队正在特兰西瓦尼亚东部和南部作战。

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当面防御的敌军是德“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6、第8集团军和匈第3、第2集团军,共36个师。乌克兰第3方面军及其编成内的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军队主力配置在保加利亚其中13个师配置在南斯拉夫边境上,在巴尔干防守的是德"F"集团军群共26个师,其中13个师配置在南斯拉夫境内。

9月28日,苏军发起进攻。进攻分为两个阶段。

9月28日至10月28日为苏军进攻的第一阶段。乌克兰第2面军突入匈牙利后,其翼侧受到德重兵集团严重威胁。苏军认为在此情况下,不宜向布达佩斯进攻,因此,必须首先歼灭翼军集团。

这时,匈牙利和德国的关系恶化起来。匈牙利政府曾于1944年10月5日试图向反希特勒联盟各国提出缔结停战协定的议,但第二天希特勒扶持的萨拉希集团攫取了匈牙利政权。这个傀儡集团向希特勒保证同德国一起继续进行战争,这给苏军进求匈牙利带来了新的困难。

为了完成造救第一阶段粉碎敌军侧翼集团的任务,苏军同时实施了两个天规膜进攻战役,一个战役在捷克斯洛伐克东部、外喀尔巴阡山区和特兰西瓦尼亚北部实施;另一个战役在南斯拉夫东部多瑙河流域及贝尔格莱德地域实施。

第一个战役由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右翼军队协同下实施。

乌克兰第4、第2方面军的进攻,使特兰西瓦尼亚突出部敌军集团的后方受到成协而被迫撤退。至10月25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占了卡雷伊和萨图马雷,特兰西瓦尼亚完全解放。

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协同下越过了喀尔巴阡山,于10月26日和27日攻占了穆卡切沃、乌日哥罗德,解放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并于10月28日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乌克兰第2方面军中路军队前出到匈牙利的蒂萨河一带。

另一个战役由乌克兰第3方面军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左翼军队协同下实施。经过7天战斗,突破东谢尔比亚山的防御正面,并在发展进攻时很快切断了德军退路,于10月14日抵达贝尔格莱德南郊,展开了争夺城市的战斗。

10月19日,南、苏军队在城东南围歼敌军2万人,次日傍晚解放了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德解放后,南斯拉夫军民在铁托的领导继续为解放祖国全部领土而战斗。

乌克兰第3方面军主力则转向多瑙河右岸进攻,并夺占了登陆场。至此,在匈牙利方向进攻的苏军翼侧已不受敌军威胁,战线由1,400公里缩短到700公里,3个乌克兰方面军前出到多瑙河中游平原,因此实施布达佩斯战役,解放整个匈牙利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4年10月29日至1945年2月13日为苏军进攻的第二阶段。

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中路向布达佩斯实施主攻,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右翼向昂达瓦河方向进攻,左翼乌克兰第3 方面军在渡过多瑙河后向德拉瓦河至巴拉顿湖方向进攻。

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进攻开始时不大顺利,后来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南面夹攻,才迫使敌人仓促撤退。乌克兰第4方面军乘胜造击,于11月28日前出到昂达瓦河。

乌克兰第2方面军10月29日转入进攻后,以一部兵力在右翼强渡蒂萨河后向西北发展进攻,切断了布达佩斯敌军集团与撤退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林区喀尔巴阡山敌军的联系。

方面军主力从正面进攻,于11月26日占领了哈特万城,从东面前出到布达佩斯的外围。为切断布达佩斯敌军集团的退路,方面军继续向黑沙方向进攻,于12月9日攻占黑沙城,并前出到多瑙河。

与此同时,方面军以一部兵力从西南方向迂回布达佩斯。乌克兰第3方面军渡过多瑙河,于11月29日建立了宽180公里、纵深50公里的登陆场。12月1日方面军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展进攻,并根据统帅部的决定,参加解放布达佩斯的作战。

12月26日,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在埃斯泰尔戈姆会师,完成了对德、匈布达佩斯集团18.8万人的合围。这时,匈牙利各民主团体在德布勒森召开临时国民会议,成立了临时政府,并于12月28日对德宣战。

苏军从1944年12月27日至1945年1月18日进行了攻占匈牙利首都东部佩斯的战斗,从1月22日至2月13日进行了攻占首西部布达的战斗。1月,法西斯德军在布达佩斯以西向苏军实施3次反突击,企图解救被围集团。乌克兰第3方面军巧妙地阻止了防御,打破了德军的解围企图。苏军经过1个半月的激战,终于在1945年2 月13日歼灭了德军集团,攻占了整个布达佩斯。

在第九次突击中,苏军共歼敌军50多个师,其中全歼20个师。德军为弥补损失,在作战过程中先后从其它方向调来36个师,其中从华沙至柏林方向调来11个坦克、机械化师和16个步兵师,因此,第九次突击的胜利,不仅为苏军尔后在维也纳方向的进攻创造了前提,同时也为苏军尔后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提供了条件。

第十次突击

从1944年10月7日开始至11月1日,苏军在北极圈内实施了1944年最后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在苏联的佩特萨莫和挪威的希尔克内斯北极地域实施的,因而也称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进攻战役。

苏军第四次突击和第八次突击的胜利,已使战场北翼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变化。芬兰不仅停止了对苏的军事动,还承担了解除当时芬兰境内德军武装的义务。

这样,德军从1944年9月开始便把军队撤向挪威北部。但德军为了利用佩特萨莫至希尔克内斯地域的重要矿藏和不冻港,仍以加强的山地第20集团军第19军防守该地域。德军在这里建立了完备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由三道防御地带组成,正面约60公里,纵深达150公里,左边临海,右翼暴露。

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战场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决定抓住战机实施一次进攻战役,歼灭这一德军集团。苏军企图是,在左翼由恰普尔湖以南向卢奥斯塔里、佩特萨草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前出到德军后方,并向挪威边界发展进攻;

在右翼向北实施辅助突击,牵制德军,尔后会同2个海军陆战旅进攻佩特萨莫。参加作战的苏军是卡累利阿方面军右翼第14集团军,由空军第7集团军支援和北方舰队(司令员戈洛夫科海军上将)配合。得到加强的第14集团军,人员比德军多0.8倍、火炮多1.8倍、飞机多5.3倍、坦克多1.5倍。

10月7日苏军开始进攻,3天后德军被迫开始搬退。这时,北方靓队海军陆战旅从9日至12日在佩特萨莫以北海岸登陆并从北面进攻该城,15日解放了佩特萨莫。

北方舰队陆战部队于10月18日至25日再次从瓦兰格尔湾登陆,配合陆上进攻军队于25日攻占了希尔克内斯市。至10月底,苏军完成了北极地区的进攻,推进150公里,前出到挪威北部沿海,第十次突击结束。

第十次突击是在江湖密布、山重林密难以通行的地形和风雪严寒的极区气候条件下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苏军部队顽强的战斗精神、灵活的机动能力以及陆海空密切的协同动作,是这次战役的突出特点。

苏军的十次突击,使德军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据苏联统计,1944年上半年,德军就有 30 个师又6个旅被全歼,142个师又1个旅损失过半,共损失100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

1944年夏秋,德军又有96个师又24个旅被歼俘,有219个师又22个旅相失50-75%。这一期间,德军共损失160万人、坦克6,700辆、火炮和迫击炮28,000门、飞机12,000架。

苏军通过十次歼灭性突击,取得了对德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除拉脱维亚一小块土地外,苏联几乎全部恢复了战前的国境线,并协同东欧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解放了他们的国家。苏德战线已由 4,450公里缩想到2,250公里,苏军腾出了更多兵力集中到主要方向上作战,为1945年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可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