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明清两代军事重镇。是贵州四大古镇(贵阳花溪区青岩、黔东南镇远、赤水市丙安、锦屏县隆里)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贵阳历史的缩影,以丰富的文化底蕴跻身四大古镇之列。
青岩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这里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一宫二堂一院一楼一府等历史遗迹百处以上。最早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原为军事屯堡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贵州状元赵以炯和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的家乡。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战役。
初夏雨后的清晨,我携着凉爽的浅夏晨风,身披似纱般薄薄的雾霭,踏着一天的美好期许,来到青岩古镇。
雨后清晨古镇的漫步,寻找难得的宁静。眼前绿水青山,山水相融,看古镇导游图,有东门城墙、古城墙、状元府、有待阁、龙泉寺、北城门、定广门、石牌坊、南城墙望风亭、茶马古道、周王室孝媳刘氏节孝坊、定广湖、龙井等四十多个景点;走特色村寨、体验民族传统服饰、寻迹非遗文化、品尝当地酸辣美食、欣赏自然山水……人间烟火与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贵州,不仅有壮丽的山水风光,还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17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千百年来,贵州各族人民与山相安生、与水共流长,共同创造多姿多彩的山地文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交织,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山水与人文深度融合,勾勒贵州旅游新貌。
青岩古镇多次扩建,触摸土城垣改为石墙的墙体,走在用石铺砌的街面小巷;抬头仰望蓝天,澄净、蔚蓝、透明。畅想建设于悬崖上的四周城墙和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形成了四条正街,二十六条小巷。此时,鸟儿一群接一群地滑翔于苍穹之上,时而穿梭于树梢之间,蓝天白云为它们做伴,它们究竟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我也不知道,不禁领悟生命的真谛,古镇向我展示着饱经风霜的漫漫年轮。抚摸着粗糙的百年石墙,沉思着它随着生命的年轮一次又一次地交错更替,古镇文化传承从未停止。
整个青岩古镇几乎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故又称其为“石头城”。明初,设立屯堡,因地理位置特殊,曾作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走着,虽没有灿烂耀眼的阳光陪伴,却有一路鸟鸣,薄雾笼罩,千年古树的同行,来到青岩古镇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浓郁!
现存的青岩书院,是过去的班氏土司的衙门。在清代中期,班氏土司强占文昌阁,被当地李、赵、张等家族联名上诉,最终班氏被迫搬出文昌阁,还将班氏土司衙门让了出来。于是,青岩的世家大族就将班氏土司衙门改为了书院,为青岩古镇和贵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在青岩的家族之中,赵氏最为显眼。赵氏为书香门第世家,非常重视文化。其家族在青岩古镇涌现诸多的文化名人,整个清代,青岩赵氏有举人11人,进士及第5人,状元1人,贡生、武生、廪生、拔贡、优增生、国学生、摩生等30多人,可谓科甲顶秀之家。
1855年,石达开带领西征的太平军攻入贵阳,开始进攻青岩。然而,青岩城十分坚固,赵以炯的父亲赵国澍带领青岩兵民击退了石达开的六次进攻。最终,石达开放弃青岩,向安顺而去。清廷因赵国澍对地方防务有功,将之升为青岩镇团务总理、按察使衔等。
向古镇深处走去,石砌的民居、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油杉保护区有地球上仅存的青岩油杉活立木9000余株尽收眼底。
青岩古镇临街的铺面,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着青瓦,门前挂着招牌、幌子,从前在客栈门前还悬挂“鸡鸣早看天,未晚早投宿”的灯笼。
青岩古镇大户人家的院落并不十分阔绰,一般是三合院,有小朝门、石院坝、花坛、石凳、小轩窗,简朴、宁静而有书香气。小巷住着寻常百姓人家,巷子两边的墙多用毛石堆砌或用土筑,墙上布满绿草、青苔,偶尔伸出几枝花果,恬淡而有山野味,显得年代相当久远。
象鼻木雕在青岩古镇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木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美好祈愿。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停步与古镇居民聊聊民间习俗,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场面都十分热闹 。此外, 还有放“孔明灯”、放“水耗子”、放“宝鼎”……
青岩古城楼巍峨,石板街悠长,古寺庙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错落,古油杉参天……处处散发出悠远古朴的神韵。
近代以来,青岩古镇成为了众多名人故里。民国时期,青岩古镇第一名人就是平刚。平刚(1878年—1951年),字少璜,出生于青岩镇歪脚村。他于1905年赴日本学习法律,后加入同盟会,被誉为“贵州剪辫第一人”。武昌起义后,他担任枢密院枢密员、众议院秘书长、大元帅府秘书等职,起草过《大汉军政府三个月期间之约章》。年老时候,平刚辞官,居住贵阳,写下了《贵州革命先烈事略》一书,是研究贵州辛亥革命的宝贵史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贵州成为大后方,许多企业、学校等搬迁到此。浙江大学、贵阳女子师范学校、女师附中、乡村师范学校等曾经迁徙到青岩,其中浙江大学的教室、图书馆、办公室设在龙泉寺,学生住在慈云寺西迁到了龙泉寺。青岩古镇为中国的后方教育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置点,将革命干部家属迁徙到青岩,其中就包括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的家属等。
傍晚渐渐涌起的薄雾,似云、如纱,为古镇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花草树木、山川溪流披上一层银白色的薄纱。华灯初上,璀璨迷人,游客们在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间漫步、摆拍,好不惬意。
青岩古镇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贵阳美食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青岩卤猪脚、青岩玫瑰糖、糕粑稀饭、糖画、豆腐圆子、青岩鸡辣角、米豆腐等,其中以青岩卤猪脚最为有名。很多游客来青岩古镇,慕名而来品尝这里的美食。但如果仅仅为了品尝美食而来,会显得单调。只有了解青岩的历史人文,才能够发现青岩古镇的魅力。
游走在小巷深处,繁华古镇春深夏浅,时光温柔,远山如黛。光阴在青岩古镇的信笺上,绿荫鲜亮满枝,漫过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石巷和庭院。雾渐渐浓了,视线渐渐在模糊,一切景物都变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青岩油杉树下,岁月如梦,古镇醉了我,缘来如初见,与你坐春秋,随你踏天涯。约往事赏阅,邀光阴来坐,给自己一份欢喜,还岁月一份明媚,一日看尽古镇百年悲喜。
文/秦辉
编辑/陈江南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