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调查下丨让每片林子都产生最大价值)

让每片林子都产生最大价值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二次创业调查(下)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也是许多陆地生物栖息的家园。

近年来,为扎实走好二次创业路,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简称木兰林场)积极探寻科学营林之路,遵循自然规律、依托自然条件,高效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不断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探索“两山”转化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建设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持续增长、富裕和谐文明的生态型现代国有林场。

11月13日,木兰林场职工在龙头山良繁场测量林木当年生长量。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

潜心育种

打造林业高质量发展“芯片”

“这是一棵2020年栽种的华北落叶松良种优良家系之一的单株,缓苗期过后,今年生长量达1.97米。而普通种子速生期的落叶松,当年生长量0.5至0.7米就算好苗。”11月13日,在木兰林场龙头山国家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育种专家袁德水介绍林场落叶松长势情况。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良种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

木兰林场龙头山国家华北落叶松良种基地成立于1976年,是我省唯一的华北落叶松良种繁育场所。

“当时,我国林业育种技术还比较落后,良种供给率低。没有一粒好种子,几十年的辛苦努力都是事倍功半。”袁德水说,造好一片林,育种是基础。

一个新品种选育,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必须吃得下苦、受得了罪、耐得住寂寞。

由于国内尚无华北落叶松育种成功经验,培育良种要先从寻找优树做起。北到黑龙江、南至湖北,听说哪里有长势良好的落叶松,袁德水就立即前往,行程逾26万公里,筛选引进优良无性系428个,为基地发展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种庄稼不成误一熟,种树不当误一世。林业育种周期长,需要用可靠的多地点、长期试验数据作支撑。从物候观测、优良单株嫁接、控制授粉,到采收种子、野外复查优树遗传性状稳定性,一年四季,年复一年,任何环节数据缺失,都会让努力付诸东流。

在林场档案室,袁德水记录的各类基础调查数据、文字档案、配置图等资料逾1.53万页430万字。

6700多亩的良种基地内,一棵棵落叶松整齐排列,树干挺拔,冠形美观。不少树干上标注的红色字母和数字格外醒目。

“‘CK-ZH’是对照的意思,‘205’是40多年前选择的205号优树,历经三代选育繁殖,仅205号无性系就累计产良种1600公斤。”袁德水说,“205”尖削度小,树根与树梢直径相差不大,适合培育成大径级用材林,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普通落叶松的两倍以上。

经过40多年努力,该基地落叶松遗传育种已培育到第三代。与普通落叶松树苗相比,母树林、一代园、二代园、三代园所产良种造林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1%、23%、57%、65%。

在基地良种仓库,今年采收的400多公斤落叶松良种已被预订一空。“这些种子可造林2万亩左右。基地培育的落叶松良种大都用于‘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生态建设工程,已造林116万亩。”袁德水说,在培育落叶松良种的同时,他们还将培育范围扩大到云杉、榆树等树种。

去年,该基地与省林草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的落叶松“木兰1号”“木兰2号”通过省级审定,与北京林业大学、塞罕坝机械林场共同完成的《主要针叶树种落叶松和樟子松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课题获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在2023年度全省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考核中,该基地居全省第一。

10月2日航拍的木兰林场五道沟。劳志刚摄

绿色营林

守护动植物生态家园

沿曲折山路,深入龙头山良繁场查字营林区,目之所及,树木满山,生机无限。

走进一片林地,一棵棵用红漆标记的落叶松十分醒目。“它们都是优中选优的目标树,每亩林地只选7棵。目标树培育周期设定在90年左右,终伐时将成为胸径60厘米左右的大径材。”木兰林场规划设计院党支部书记王辉说,之前40年落叶松即可伐除,但胸径小,木材价格不到大径材的六分之一。

让小树变大树、劣材成良材。据了解,林木生长周期分为幼树、形干、展冠、成熟4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林场分别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力求让每棵树都得到高效培育。

“形干阶段要保持较大密度,让林木相互竞争,促进高生长,形成良好干形,并使下层自然整枝,个体间出现优劣分化。展冠阶段就要及时疏伐,保障目标树有足够空间。”王辉说。

在目标树旁,不少不到一米的小树都系着红丝带,此举为防止营林作业时误伤幼树。为了保证林地持续覆盖、丰富树种多样性,林场在抓好优质林分林地经营利用的同时,积极繁育乡土珍贵树种,引进珍稀针阔树种,通过人工促进更新、人工补植引种等措施,构建异龄复层混交林。

目前,该林场培育树种增至12个,增加良种选育品种2个,优选当地珍贵树种5个,引进东北珍稀针阔树种5个,森林生物多样性提升试验正在木兰林场新丰分场进行。

新丰分场森林覆盖率达97.9%,是承德母亲河——武烈河的发源地。

“我们分场天然林占比近50%,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新丰分场副场长于泊说,以前营林中,他们重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提升,现在提升动物物种多样性也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内容。

新丰分场大西沟营林区大西沟内,林木繁茂,溪水潺潺。沟渠旁、山脚下、山坡上,用枝柴搭建的动物庇护所,利用低洼处或树桩挖设的饮水点,以及遍布林区的兽道都是为野生动物设置。除此之外,林场还结合动物需求,保留引进胡桃楸、山楂等食源树种。

“我们安装在林间的红外相机,先后拍到过豹猫、狍子、獾、野猪、野兔等动物。”于泊说。

今年6月完成的木兰林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木兰林场高等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096种,隶属于142科501属,分别占我省同类总种数的39.4%、总属数的52%、总科数的70.3%;有野生脊椎动物341种,隶属于32目84科215属,分别占我省总种数的比例为:淡水鱼类23.80%、两栖爬行类62.50%、鸟类51.75%、哺乳类50.57%,占同类总种数的47.96%。

增绿增收

打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这是我们今年新嫁接的红松,成活率逾90%。再过两年嫁接红松即可结塔。”11月15日,在新丰分场烟子窑营林区一片油松林里,分场场长李云飞介绍林场增收新渠道。

长期以来,木材销售是林场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成为林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一个红松松塔能产2两多松子,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个松塔可收益8到10元。嫁接3年后,每棵树可结1到3个塔,嫁接10年后,每棵树可结10到30个松塔,每年收益至少80元。而一棵松树生长40年,木材收益约为500元。”李云飞说。

为发挥森林“粮库”作用,林场提出到2035年将红松果材兼用林面积增加到5万亩以上。随着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碳汇能力也显著增强。目前,林场正积极推进森林经营碳汇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依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2022年编制的国有林场GEF项目(通过森林景观规划和国有林场改革,增强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林木、林地及生态资源资产)编制研究报告》显示,木兰林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24.98亿元。

面对新时代国有林场新定位,木兰林场不仅突出传统木材、苗木等有形产品利用,还注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每片林子都产生最大价值。据统计,林场每年提供森林保护、培育等劳务用工逾24万个,为当地居民增收3700余万元;发展森林休闲康养旅游产业,为当地居民年均增收1.5亿元以上。

“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发展转型。”木兰林场党委书记曹运强说,林场将齐心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森林资源,着力打造现代国有林场建设示范基地、中国北方森林经营示范基地、全国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等,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