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公园(问策阳春17镇街⑦丨松柏镇村同美)

编者按

中共阳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决胜“123”,争先“百千万”,实现“十突破”的具体部署,统筹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建设。聚焦阳春17个镇一级行政区的发展现状与核心问题,南方日报、南方+策划推出《“百千万工程”·问策阳春17镇街》系列深调研报道,以核心视角、敏锐观点,为镇街画像,为发展鼓劲,为问题参谋。

夏秋之交,阳春市松柏镇处处皆风景。

邂逅北河水库、甘竹大山,秀美的自然生态风光令人沉醉;展望超万亩良田,肥沃土地中孕育着优质高产水稻,擦亮了“种粮大镇”名片;放眼广阔山林,黄晶果、青柚、阳春坚果、香水柠檬等林业经济生机勃勃,“含绿量”与“含金量”比翼齐飞;漫步美丽镇村,百年古窑、两阳中学旧址、严氏宗祠、扶提三庙等资源历久弥新,蕴藏着巨大的文旅发展潜力……

松柏镇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北部,距市区45公里,东邻春湾镇,南连陂面镇,西接圭岗镇,北与河朗、石望镇接壤。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总户数1.3万户,总人口5.4万人。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自然村共有277条。

这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罗阳高速、汕湛高速、国道359线和春罗铁路穿越全境。松柏镇是农业大镇,拥有约5万亩的耕地资源和16万亩的林地资源,获得广东省经济林专业镇、广东省卫生镇等荣誉称号,正全力创建国家卫生镇。

当前,松柏镇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和阳春市委“决胜‘123’,争先‘百千万’,实现‘十突破’”目标任务,立足“生态引领、秀美松柏”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松柏镇优越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绘就高质量发展美好图景。

“林田”并进推动农业立体发展

当前正是黄晶果成熟的季节。近日,笔者走进阳春市松柏镇冲垌村的黄晶果种植基地,放眼漫山遍野,只见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打包、称重、装车,一批批黄晶果被销往全国各地,黄晶果成了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基地现在种了130亩,亩产量可达3000斤,一年可以采收6批,采摘期从当年7月开始至次年3月。按照每斤鲜果销售价格28元计算,亩产值8万多元。”黄晶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梁冲介绍,松柏镇黄晶果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运用靠接培育技术实现快速繁殖和丰产。这种独特的培育方式,也使得当地的黄晶果果实口感更好、色泽鲜艳,深受市场青睐。

黄晶果原产于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地区,果实外观鲜黄,口感清甜不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因国内黄金果种植规模较小,所以果品销售价格相对稳定且较高。目前,松柏镇的黄晶果主要品种有四季奶香、四季蜜香、四季冰糖、黄宝石等,且黄晶果几乎全年都处于生长期,果农可以更灵活地储存果实储存,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作为阳春市的种粮大镇,打好水稻这张“王牌”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今年7月,松柏镇过万亩粮田一片金黄,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民丰收喜上眉梢。据悉,该镇近年来投入超2000万元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配合完成北河、那梭、冼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北灌渠提升工程,改善灌溉渠道达71公里,清淤17000立方米,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今年,该镇夏收水稻种植平均亩产超760斤,实现增产增收。

为进一步推动水稻立体种养,松柏镇深入开展校村合作,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禾虫养殖专家,设立了“五香丝苗米+禾虫”综合生态种养试验项目,已投放约210万尾禾虫苗。据介绍,禾虫喜居于稻田中,与水稻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模式既可以生产出高端绿色稻米,又可出产优质蛋白禾虫产品。

近年来,松柏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坚持“林田”并进,发展立体农业经济,形成了黄晶果、青柚、阳春坚果、柠檬、番石榴、火龙果、五香丝苗米等精新特优产业,同时着力打造冲垌禾虫、云容砂仁、北河黑山羊等特色品牌。该镇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试点种植160亩冬种油菜花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横岗村建立青柚种植示范基地,现种有青柚果树1000多棵,每亩产量可达4000公斤、产值4.8万元;2024年上半年,全镇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2万亩,上级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共366.69万元,已全部发放完毕;横岗村新屋经济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横岗村石寨经济合作社农产品物流园、阳春文惠300MW平价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等项目加速推进。

“农业产业规模不大、缺少深加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存在短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松柏镇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入实力龙头企业,推动水稻生产托管,提高五香丝苗米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特色产业向高附加值、全产业链方向发展;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联农带农的方式打造油茶种植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网红”产品。

整合资源充分挖掘文旅潜力

在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一座承载400多年历史的古窑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扶提古窑,这座始创于明朝天启年间,代代相传的陶瓷艺术宝库,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现,更是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师生们走进松柏镇,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柏扶堤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人,学习陶艺制作技能,亲身感受非遗古窑的传承与发展,并为其拍摄了宣传片,提升非遗古窑影响力,助力松柏镇“非遗+文旅”融合发展。

“经过改进和研发,现在缸、煲、盆、砵、烟筒、茶具等产品的销量不错,逐年都有递增。”扶提古窑非遗传承人冯洪深说,近年来,他在厂里打造了陶艺研学基地,让年轻人感受古陶技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发展“研学游”项目,“如何打开市场,真正让古窑陶瓷文化与研学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这是我们这代传承人要去做的事”。

松柏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北河水库、中共两阳中学支部旧址——严氏宗祠、扶提古窑、扶提三庙、云容烈士碑、大车古树公园、油菜花种植基地等乡村旅游资源,罗阳高速、汕湛高速、国道G234线和春罗铁路贯穿全境,有利于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当前,该镇正致力于挖掘文旅资源,促进农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为了借鉴先进经验,松柏镇有关负责人曾专程前往云浮、惠州等地,考察学习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例如,云浮市天堂镇形成了“以农为本,农旅结合,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布局;惠州市博罗县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古村落体验游、文化体验游、红色旅游等产品形态,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点。

“审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不难发现,乡村旅游已不是单纯的农业、农事,而是文化的融合、跨界的融合。”松柏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将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教育等深度融合,以打造扶提古窑研学游基地为契机,推出红色文化景点体验游、传统古窑制作研学游、万亩良田乡村观光游、生态田园采摘欢乐游等研学游精品线路外,松柏镇还致力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专业镇,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

具体来说,松柏镇将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对北河水库、严氏宗祠、扶提古窑、扶提三庙、云容烈士碑、大车古树公园、油菜花种植基地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同时,立足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开发农事体验、采摘观光、非遗传承等旅游项目,借助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建设契机,加强与凌霄岩风景区、春湾石林风景区等4A级旅游景区的联动,将优势旅游资源嵌入其中,形成集群优势。

镇村同美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曾经荒废的空地,如今成了群众游玩休憩的好去处;丰富的森林资源,也成了群众共享的绿美福利——这是近年来发生在松柏镇的一幕。该镇通过建设松柏镇森林公园和松柏文体广场,进一步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绿美阳春生态建设,也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松柏镇结合美丽圩镇项目建设,打造了占地面积达10839平方米的松柏镇森林公园。公园按照“六个一”标准建设,即建设一处公园标志性主入口、一个休闲广场、一条森林步道、一个休闲凉亭、一处文化长廊、一套健身器材。松柏文体广场占地7500平方米,内有微地形公园、国学传统文化长廊、健身步道、娱乐广场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

为“内外兼修”打造美丽镇村,松柏镇已建设集展示、会客、服务、救助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圩镇客厅,聚焦美丽圩镇建设投入1.088亿元资金,扎实推动美丽圩镇二期、34条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对镇村“六乱”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加强宣传引导,实施分片包干,今年以来已出动人员6248人次,持续推动镇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投入600多万元资金,开展G234汕湛高速松柏出口及松柏镇主街道的道路风貌提升工程,优化提升国道两旁风貌;积极推进2024年第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34个,驻镇帮镇扶村项目13个,全镇所有自然村全部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完成新农村建设155条,在建4条;该镇已筹集绿化植树资金25.998万元,镇级共种植树苗616株,村级共种植树苗4763株,对全镇在册建档61株古树进行动态保护管理。

镇村提质升级,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松柏镇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建成青山村和新团村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和积分超市,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制定实施生活垃圾收运清运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青山村委会已在安岗村和青山三村实行生活垃圾收运清运制度,新团村委会拟在南向村试点生活垃圾收运清运制度。

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绿美阳春生态建设等工作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高品质镇村环境,力争2024年底前,推动全镇全部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大部分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一线实践“数字赋能”让乡村治理更智能

“要下雨了,院子里的花生赶紧收!”近日,阳春市松柏镇青山村村民黄芳燕正外出办事,察觉天气突然变化,连忙通过手机监控对家人进行远程喊话,成功避免了晒花生变成“泡花生”。这一幕,也是松柏镇“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松柏镇政府联合中国电信阳春分公司,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行政村设置中国电信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平安乡村监控网,为基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笔者在新团村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大厅内的墙面上安装了数字乡村智慧大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屏幕查看村内主要交通路段、人口集中居住地、重要关注场所等地的视频监控。通过全覆盖、全天候的监控,实现了全村关键区域治安防控无盲点,弥补了“人防”的不足。屏幕上显示了新团村的基本情况和村务动态、乡镇快讯等,让村民对村中事务一目了然。

“自从有了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我们通过电脑就能全面掌握村内的卫生管理、治安防控等情况。现在村内安装了50多个摄像头,整体治安情况好了许多。”新团村村干部温思敏表示,一旦遇到可疑、危急的情况,工作人员可通过智慧大屏的监控系统远程喊话,让画面中的摄像头“说话”,避免意外发生。

据介绍,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由数字乡村智慧大屏、村委两个模块构成。数字乡村智慧大屏包含平安乡村监控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展示、积分制应用、智慧党建、村务公开、网格管理等功能板块。其中,镇级平台可以汇聚查看所有村委监控,村级数据汇聚到镇,上级可透视下级数据。

“我们为村民免费安装屋内、屋外两个摄像头,引导村民把面向公共区域的监控内容,接入村委会数字乡村智慧管理平台,快速构建平安乡村监控网。”中国电信阳春分公司副总经理林振兴表示,通过智能监控叠加AI技术,部分行政村可实现森林防火、防乱扔垃圾、防溺水、交通安全提醒等。目前,阳春电信共建成数字乡村平台23个,其中包含11个典型村,涉及12个镇(街)。

在青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笔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查看村委会,接收村民上报的意见建议,以及“随手拍”的各类图片。然后,按照后台阅览情况,提醒村民及时查看政策通知。数字乡村智慧大屏上滚动播出村民的积分和排行,工作人员正对兑奖情况进行核对。

“许多村民外出打工,不能时时照顾家人,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家中情况,远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线上平台能够快速解决村民诉求,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尤其积分制实施以后,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共建共治的积极性更高了。

松柏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共有2个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设典型村,以智能化手段加强基层治理,有助于提升村级事务为民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今年7月,松柏镇与中国电信阳春分公司签署了《松柏镇数字乡村示范镇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松柏镇将加大“数字乡村”建设力度,推动智慧平台覆盖全镇1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结合“积分制”长效机制,提升村民综合素质,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惠者”。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王静 封荣恒

【作者】 罗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