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行之南头古城》
站在文天祥祠堂前,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多少次,课堂上吟诵您的诗句,书桌前朗读您的故事,地图里寻觅您的足迹,此时,我来到您的家乡拜访您。
见您是机缘巧合,应儿子的邀请,我和丈夫于农历六月十一踏上了南方之旅,打卡地是深圳南山区的南头古城。
出行前,儿子给我们做了简短介绍,南头古城,又称“新安古城”,县府从南头迁往罗湖的深圳镇后,便以驻地为名,改为了深圳。可以说,南头古城,囊括了深圳的历史文化,值得一看。
上午十点,我们从东门进入南头古城,狭窄的巷道和两旁门面不大的商铺,装饰摩登又古色古香,仿佛塑造着远古朴素与现代的辉煌。
第一站便是信国公文氏祠。
信国公文氏祠又称“文天祥祠”,是文天祥弟文壁的后裔所建。祠堂占地 600平方米,为三进三开间二天井布局。
抬头望,正门门楣上“信国公文氏祠”匾庄重肃穆,两侧门框刻有一副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跃然入目。赏析这两句诗,同频于伟人之慷慨壮烈之气节,不由人心生敬畏。
“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他20岁,高中状元,40岁出任宰相,“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元军大举入侵,一介书生率军勤王,欲扶大厦将倾,虽兵败被俘,身陷囹圄,一片磁石之心仍指南方,宁死不降,最终以身殉国。
直到今天,文天祥忠诚不渝,成仁取义的精神,一直留存在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里,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是吾辈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
正门的影壁墙上刻有文天祥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
文天祥死后,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胡梦昱同祠于先贤堂,后在城南忠节祠增设文天祥像,庐陵旧有“四忠一节”,后改为“五忠一节”。
我用手指轻抚这些凹凸有致的文字,周身的血液为之沸腾。
泱泱中华,巍巍文姓,忠孝之以德,正气之遗风。尽忠义,碧血丹心,高气节,万古景仰。文天祥,我们的民族英雄,传奇精英。
怀着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我们又来到了报德祠,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
立于门口,见有“报德”二字书于门框顶。这座祠堂是为了记念清康熙年间,广东巡抚王来仁和两广总督周有德而建。
康熙年间,沿海百姓惨被荼毒,尸横遍野,或被掳横征,家破人亡,当时,广东巡抚王来任因同情百姓遭遇,冒死上书,请求复界。这是对清庭祖训的直面宣战,王来人很快被罢官,郁郁而终。后有继任者周有德,痛陈“迁界”之害,清庭终于取消“迁界”令,并恢复新安县。新安人民知恩图报,在南头古城内修建报德祠。
新安县的儒家先师,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全部刻在了古训上。报德祠内记述了孝子陈钋为母病鸣冤感苍天;陈果将阮大成事以兄彰悌情;汪𬭎智斗葡萄牙人,得胜立功于“屯门海战”;文天祥书就“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从容赴死;广东提刑按察副使刘稳,守信百姓,多方奔走建县;首任知县吴大训,建学讲道,教化行礼,变改社会风气;大家望族陈文豹,保家卫国举义旗,赤岗山下殉忠义。少孤游子吴登良,捐资助学行义举;兴安知县吴国光,两袖清风存正气;抗倭英雄汤克宽,知耻后勇捐沙场。
在庄重的瞻望中,观者热血沸腾,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慨叹深圳的历史如此厚重,文化如此之丰沛,平民如此爱家乡。
带着对报德祠的感念,我们来到了新安县衙门口。
县衙坐北朝南,左边是皇上御赐的石碑,威严庄重,右边是两面大鼓,森然静立,正门两侧四根石柱英武霸气。
进入大门,中间有独立牌坊,其两侧前后都有石雕刻,各有一对雄狮神兽蹲坐鼓面镇守。正面门匾上刻有“公生明”,背面门匾上刻有“廉生威”。
再往里走就是大堂。
从大门入,共经三道门,进了正殿,终于见到县太爷的“真容”(雕塑)。县太爷头戴官帽,端坐正殿之上,手捻胡须,庄严肃然,身后壁画是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冉冉升起,正上方巍然高挂“明镜高悬”四字。
在县太爷两侧各有四个标牌,写有“肃”“静”“回”“避”,左侧有一辆马拉的木质轿子车,是县太爷出行的工具,旁边还展示了县太爷的画相、官帽、办公用品等等,在正厅两侧木柱上书一副对联,左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穿百姓之衣喫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时刻警醒着地方官的本分与职责。
走出"县衙”,继续往前,“看图说话——历史地图中的深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站在馆内,见有许多张历史地图的高清复印件,这里用地图清晰地解释了深圳的历史变迁。
深圳市,古时的新安县,后改宝安县,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立东官郡,下辖6个县,首县宝安,据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这是深圳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设置。郡、县治所,同设于今南头古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深港地区恢复设县,取名“新安”。1914年,因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复改用古县名“宝安”。1953年,宝安县政府迁至深圳墟。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广东省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南头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是深圳城市的原点。
我感慨着市名的变迁,走进了“同源馆”,又了解到深圳在古代航海贸易和海防方面,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知道了珠海口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与外国商贸的发展进程,珠海口主要靠渔业发展,比如鱼、珠、盐、蚝等。
原来认为深圳是文化沙漠,没有文化底蕴,看了这些介绍,才懂得了深圳,它有多少跌宕起伏、曲折婉转的风云故事,又有多少波澜壮阔、浩瀚广博的人文景观啊。
继续往前走,一抬头,与“ⅰf工厂创意设计聚集地”撞了个满怀。“if工厂”前身是深圳南头城中村的一座服装工厂。经过改造再利用,已升级为一座“创意工厂”,用于创意办公租赁。建筑内部有一条贯穿上下6层的大楼梯。现在这里正装修,我们从一个侧门上到二楼。我累了,坐在露天阳台上的躺椅上小憩了一会。
之后,我们又游览了观音阁井,观赏了小绿洲,穿过春景街,来到了宁南门。
宁南门是四座城门之一,明万历年间设新安县,首任知县吴大勋谓:“北门当县治之背,正对来脉,开门非宜,因塞之。”自此,南头仅剩三座城门,历经明清两代营建,城内形成“六纵一横”的街道关系,加上城外的寺前街,构成了古城九街格局。因此,南头又称九街村,至今保存完好。
在宁南门外,我们看到了瓮城遗址,它是南头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公元331年,这片古遗迹包括城墙散水遗址,灶台遗址,排水沟遗迹,房屋遗址,城墙遗址等,是当时的重要防御设施,展现了高超的护城防御能力,是古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本来想去看南头古城博物馆和关帝庙,可惜已经闭馆了。
在关帝庙前,我只看到了威勇神武的关羽雕像,他身跨赤兔马,右手握青龙偃月刀,左手执一本书,相传关羽半部《左传》治天下,他手里的书大概是《左传》吧?
游览至此结束。
日暮里,血色余晖斜照着南头古城,我仿佛看见被俘后的文天祥,正经过自己的家乡,准备以死铭志,他是不是从南门走的呢?耳边又遥响起文天祥苍远悲慷的燎歌: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怀采薇。
深圳久远的历史,注定会被后人铭记。
愿英雄、古城与天地同驻!
壹点号 细流无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