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宁波古楼及古楼沿后,又骑车来到宁波府城隍庙。
城隍庙是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衔22号。
宁波城隍庙的历史,可追溯到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明州刺史沈承业在子城西五十步建城隍庙。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春,城隍庙毁于火灾,知府张琪重建城隍庙。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易名宁波,城隍庙正式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并一直延用至今。
现在的宁波城隍庙是按照清光绪十年(1884年)样子,于2013年重建的,有的还继续施工。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宁波城的中轴线上,由照壁、门厅、仪门、前戏台、拜亭、大殿、后戏台、寝宫,组成前后“四进四天井二戏台左右厢殿”崭新的雄伟建筑。其面积6000平方来,占地面积5333平方来。
城隍庙前的大照壁,宽18米,高9米,几乎与城隍庙整体建筑相等,照壁左右两旁各有一道圆洞形拱墙与庙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很有特色和气势。
城隍庙大门,面阔三开间,单檐硬山顶马头墙,三道黄铜铺首的来漆实榻大门尽显了城隍庙的尊重和威严。
门厅“宁波府城隍庙”匾额,为清末民国初宁波慈溪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老师钱罕所书。
大门的门厅为四柱三弄结构,屋顶却南北二分,南台梁,北卷棚。台梁上为人字坡顶兰色棚上为美丽的海棠轩顶,南红北绿,南直北曲,这种形式在古建筑中称为“鸳鸯制作”。一方平平常常的屋顶,经此鸳鸯组合,顿显得空中交幻,美丽而生动。门厅内东两边设日神、夜神及衙役之神,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恶人见之生畏,善人见之反省。
内厅西上悬“善恶分明”、“也有今日”匾额,下塑担负地府黑夜神职的“夜神”像,与日神形成鲜明的对比,马夫为牵马待命状神像,衙役手拿水火棍和铁链,蹙眉露牙情态,隐示着对不法之徒的警示。
厅东上悬“神目如电”、“你来了吗”匾额,下塑担负地府白天神职的“日神”像,持伞罗盖,保风调雨顺。衙役手持红、黑二色火棍,以示不容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