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族馆(国庆长假去观赏群游鱼和企鹅)

你知道什么是“群游鱼”吗?国庆长假期间,上海海洋水族馆将推出“十月金秋,一起出游——海洋中的群游鱼科普展”,向游客介绍这些具有群游特性的鱼类。金鼓和银鼓、牛鼻鲼、三斑鲹、四线笛鲷鱼、锯鳞鱼……10余种生物的群游特性将呈现在观众眼前,带来美的享受。馆方还推出了“镜头下的群游奇观——海洋中的群游鱼摄影大赛”“海洋中的群游鱼探秘行动”“群游鱼喂食科普小课堂”等活动,让观众全方位了解群游鱼。

据介绍,‌‌群游鱼通常是小型的热带鱼,它们在水中以群体形式游动,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群游行为是这些鱼类的一种自然习性,通过群体游动来增强安全性,有利于觅食和繁殖,避免被其他生物袭击。

“海洋中的群游鱼科普展”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举行。

观赏群游的效果,会受到鱼缸大小的影响。较大的鱼缸更有利于展现群游现象,因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供鱼群游动。此外,鱼的数量和鱼缸大小也要匹配,过多的鱼在狭小的空间内可能会减少群游现象。在这种环境中,鱼群会因为空间充足而感到安全,从而减少群游行为。‌

群游鱼的鱼群姿态各不相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感。金线鳗鲶的鱼群姿态呈密集球形,个体会集结形成一种名为“鲶球”的结构,这种聚集方式有助于降低每个个体被外部威胁攻击的风险,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金鼓和银鼓的鱼群姿态是巡航,它们群体游动的主要功能包括:防御捕食者、提高觅食效率、节约能量以及促进繁殖活动。这种群体行为能提升繁殖成功率,还有助于增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牛鼻鲼的鱼群姿态是中空包围,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形成颇为壮观的景象。牛鼻鲼主要依靠胸鳍游动,当这种鱼大量共同前行时,能有效改善水流条件,从而增强群体的协调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

身着潜水服的工作人员给群游鱼喂食。

除了群游鱼,游客还能看到麦哲伦企鹅的身影,因为它们与群游鱼相仿,具有群居习性。麦哲伦企鹅身高65—76厘米,是温带企鹅中个头最大的,主要分布在阿根廷、智利和马尔维纳斯群岛沿海。1519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在南美洲航行中首次发现了它们。这种企鹅通常以群体形式进行觅食。在繁殖季节,它们会与其他更大的群体汇聚在一起。

有群居习性的麦哲伦企鹅

用镜头记录下美妙的群游瞬间后,观众可参加国庆特别活动“镜头下的群游奇观——海洋中的群游鱼摄影大赛”,将照片上传至官方平台,有机会获得上海海洋水族馆的纪念礼品。

国庆长假期间,观众还可在上海海洋水族馆深海区参加“群游鱼喂食科普小课堂”。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多个时段,身着潜水服的工作人员将与群游鱼共舞,进行喂食。他们还会讲解与喂食有关的知识,让公众对群游鱼有更深入的了解。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