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塔,又称海鳌塔,位于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村。明代光禄勋丞王学增等人倡建,工匠龚坤负责施工,万历二十五年(1597)奠基,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成。清代嘉庆年间进行一次大修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伍崇曜、潘仕成捐资进行第二次修缮。1992年12月香港同胞汤宝森捐资人民币50万元修缮。
第一部分:塔身建制
琶洲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砖楼阁式,外观9级,壁门3个,为穿心壁绕平座,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使用红砂岩石垒砌,基面以灰色斑岩铺砌,上枋八面按方位刻有八卦符号,束腰转角处均镶有石刻托塔力士;塔身转角均置红色倚柱,柱头施黑色额枋;墙身以灰浆批荡成白色;额枋上以6叠菱角牙砖叠涩出檐,各级腰檐上,以4叠菱角牙砖叠涩挑出平座,顶檐有铁铸雁形角梁伸出悬钟;第二级平座起,各级平座均设木护栏;塔顶为八角攒尖顶。
▲北侧台阶处所见塔身全貌。香鼎置塔下,相思树左右拱映。
▲在门口处所见,塔身高耸,树木苍翠。
▲塔身转角均置红色倚柱,柱头施黑色额枋。
▲塔基为八面须弥座,红砂岩垒砌,基面以灰色斑岩铺砌,上枋八面按方位刻有八卦符号。
▲顶檐有铁铸雁形角梁伸出悬钟;塔顶为八角攒尖顶。
▲塔身每面均设神龛,其龛内各具一尊神像。
▲托塔力士:八面基角处雕有石质托塔力士,身穿明朝服饰,形为西方力士,每尊力士“或左或右”单膝跪地,头向上顶塔,双手发力托塔,面目神态表情各异。
▲左为登塔4层台阶,右为转角托塔力士。
▲双向登塔台阶。
第二部分:碑牌。
1、琶洲塔文保牌及简介牌。
▲悬挂在门口右侧墙壁上的文保碑牌及简介。
2、《琶洲鼎建海鳌塔记》石碑。
▲在塔西侧处矗立的碑亭。
第三部分:四周赏塔
▲在其西侧“广州国际采购中心”处所见,塔楼林立。
▲在西南角所见琶洲塔。
▲在其南侧所见,矗立山岗,直冲云霄。
▲在东南角所见树丛的塔身。
▲在东北侧可见,每层塔身均设南北通道。
▲在其东侧路旁所见,矗立在峰丛中的塔身。
▲琶洲塔牌坊与塔相呼应。
▲海印石与塔身夕照。
▲水车塔影。
▲湖光塔影。
▲塔井生辉。
▲塔石成趣。
▲西北角所见丛林塔辉。
▲琶洲桥上赏古塔。
▲琶洲桥下赏塔影。
▲珠江北岸望古塔。
琶洲塔本来是作为风水塔而建立的,明代中期以后,又作导航标志的“省城华表”,在清代“一口通商”时期,琶洲塔被外国商人称为“黄埔塔”,当年,在琶洲未与珠江南岸相连时,岗顶的琶洲塔俨如中流砥柱,故“琶洲砥柱”被列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89年,琶洲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更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相关文字资料摘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