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聚餐需求激增,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做了春节期间照常营业的饭店推荐,今天要说的这家,情况有点特殊:他们家的包厢,工作日都要提前几天预订,周末是提前一周预订,那么过年期间……懂的都懂,早点开动。
说的是哪一家?良玉邻家。先把良玉邻家的地址和电话放一下,肯定用得上(余杭区莫干山路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旁,18757101265)。
杭州人去远一点的地方吃农家菜,一般都是上午出发,吃个美美的午餐,喝杯茶再打道回府,因此不少有点名气的农家菜,中午宾客满座,晚上就门可罗雀。而良玉邻家呢,中午接待的是四处赶来的打卡客,晚饭时间则是周边的乡里乡亲们,这些年来他们家里但凡有什么大事要摆宴,首选都是良玉邻家。
别看饭店的院门不大,进去就豁然开朗,里面有个老大的停车场,到了晚饭时间热闹非常。
屋檐下,挂着店家自制的酱货,除了市区常见的酱鸭、酱肉,还有酱带鱼和大大的青鱼干。
明档点菜,一到饭点这个区域就挤满了客人,有几个名菜到了下午全靠抢,有时老板正跟客人寒暄着,聊了几句忽然就蹦起来冲向厨房——客人指定要吃的某个菜,好像已经余量不足了!
老板俞法明19岁学厨,第一份工是在拱宸桥名店天禄园菜馆,学成后在东茂宾馆和鑫旺阁大酒家等餐厅工作20多年,2009年决定回家开店。当时他说要“放下所有大酒店里做习惯的套路、做我们村子里吃的菜”,不过无论是食材组合还是菜品呈现,都比一般的农家菜要精致,这就形成了良玉邻家“土菜精吃”的独特风格。
呐,日销五、六十只鸡的白切献鸡就时不时售罄。皮黄肉嫩、肥瘦相宜,教科书级别的农家菜经典,是很多人说“隔着手机屏幕都能看出是只好鸡”的水准。
顺便说一下,做白斩鸡剩下的内脏(杭州话叫时件),就做成了“兜兜儿”,是将鸡肝、鸡心、鸡肠等等切碎,加笋丁、香菇丁、炒米什么的,煮成一锅汤,加胡椒粉,超赞的。
再比如8小时稻草扎肉,厨师每天早上4点左右就开始烧肉了:比我拳手还大的一方五花肉用稻草扎紧,配鸡爪和鹌鹑蛋,底下垫粽叶,要炖足七、八个小时才能上桌。到了中午10点来钟,第二锅扎肉下锅,这是为晚餐预备的,每天两锅卖完就没。
炖到酥烂,肥肉部分都是透明的油润感,用馒头夹了,肉香四溢。
相比之下,销魂肥肠的制作时间要短一点,所以等明档卖得差不多时开始煮下一锅,周而复始,老板自己也说不清楚一天要卖多少大肠。
“有客人说我的菜太油,那我们村里吃的就应该是油的,我想做味道正宗的良渚菜,来吃过的人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成功了。”按照村里流水席的做法,底下垫着厚千张,上面铺满肥厚的大肠,随便用筷子夹起一块,就能看到油光发亮。
不过为了给那肥嘟嘟的大肠解腻,店里还是配了黄瓜,但俞法明说:“客人常有要求再加一份千张的,倒没什么人要求加黄瓜。”我们也加了一份千张,如此“三件套”全部吃光光。
店里的河鲜大多来自下渚湖,三角鳊鱼个头老大了,鱼腹处的肥膘呈半透明状,软软糯糯。这“体型”的鳊鱼必须红烧,一来降低油脂感,二来更入味,里面加了河虾、鳝段、小石蟹作为鲜上加鲜的“配角”,是有多好吃啊。
唯一带着“招牌菜”小牌牌的橄榄菜爆虾,可以理解为杭州传统的油爆虾里加了橄榄菜,这里是有故事的:“良渚这边,好几千年前就有种植橄榄的历史了,我专门到良渚博物馆里看的,河虾博物馆里也有,就用橄榄菜来做了。”
另一个有良渚元素的烘豆茶,是良渚人接待亲朋好友的配方:烘青豆、胡萝卜丁、笋干丁、芝麻、茶叶。淡淡的咸,淡淡的香。
这么多年,店里的经典菜式变化不大,随着季节变换会有一些时令菜,主食、点心也有变动,当下主推的萝卜丝包。它是用店里定制的糯米粉做的,颇有嚼劲,里面包裹着萝卜丝和肉丝,很像一个超大号的萝卜丝肉汤圆。
随着良渚的热度不断攀升,来良玉邻家打卡吃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俞法明觉得自己做的传统老菜得到了新一代的认可,挺自豪的。但饭店总体来说还是老派,他们不做外卖,自家院子里晒出来的酱货也只能是来吃饭的客人随手买点带走,不接受线上订单。老板拎起一只酱鸭给我们看:“这是看天吃饭,只能保证质量、没办法保证数量的”。
此外俞法明保留着手写包厢预订信息的习惯,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新、老客人打电话来了,他就记下来。要过年了,俞老板喊大家去良渚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