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是嘉兴文旅的响亮名片,也是宝贵资源。
近年来,嘉兴以多元的业态,丰富的内涵,不断强化古镇的历史连接、文化连接、经济连接和人文连接,持续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历史与现代相映生辉,嘉兴古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古镇看嘉兴”已成为嘉兴最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即日起,“嘉兴发布”推出《中国古镇看嘉兴》系列报道,持续擦亮“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寻·千年地标
一条护城河,半部乍浦史
从上空俯瞰乍浦镇,护城河恰似一条玉带,方方正正地镶嵌在古城四周。乍浦这条护城河直通乍浦塘,与大运河平湖段相连接,见证了乍浦港海河联运的辉煌历程和乍浦古镇的历史沧桑与文明传承。
千百年来,乍浦以水得名,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有“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称。
“乍浦最早叫龙湫乡乍川亭,乍川之名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乍浦护城河是明代汤和在乍浦度地筑城时开挖的一条人工河,距今已有600多年。”乍浦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乍浦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正其说,乍浦古城的护城河与乍浦古城、乍浦古城墙一样方方正正,实属罕见,不过这主要和乍浦的地理位置有关。
乍浦镇位于杭州湾北岸,地理优势突出,历来为海疆要地,江浙咽喉。乍浦建城的初衷主要是从军事要塞角度考虑,正是出于通衢、营寨、供应、支援、传令、指挥等需要,所以规划和修建得如此方正。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设重兵驻守,唐代置镇遏使,宋开禧元年(1205年),乍浦唐家湾置水军,设镇统制。至明代,乍浦军事要塞海防重镇更为突出。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为了加强沿海防御,命熟悉海防的大将汤和巡视乍浦。汤和在乍浦城南的龙珠山察看地势后,在龙珠山以北筑乍浦城,建起高二丈、周九里的四四方方的乍浦城墙。乍浦从此成了江浙沿海修筑的59座卫城之一,也成为平湖第一座由城墙和护城河保护的城镇。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汤和病逝后,乍浦乡民为了纪念汤和的筑城功绩,在乍浦建庙塑像,而汤和在乍浦登山察看地势的龙珠山也真正成了汤山之名。
“乍浦筑城需要大量土方,就地取材挖土筑城墙和开挖护城河可谓一举两得,乍浦护城河、古城墙就是由此而来。”陈正其介绍,四四方方的乍浦护城河,西面与南北走向的乍浦塘共用一段河道,护城河及内河引部分乍浦塘水,既可以分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内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还可以发展城内水上交通;台风季来临时,还能起到分洪排涝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乍浦护城河和乍浦古城墙一样,在防御外敌入侵、保护古城中的百姓安宁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乍浦曾是抗倭灭寇的主战场之一,这里还因鸦片战争的保卫乍浦之战,让海防重镇名扬中外,天妃宫炮台、南湾炮台等诸多历史文物见证了乍浦反侵略的光辉历史。
在乍浦古城河西和南侧茂密的竹林里,古城墙遗址若隐若现,阳光洒在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上,似在诉说乍浦镇久远的历史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放眼乍浦塘,船舶往来穿梭如织,仿佛穿越了时光,交织着古今的繁华与宁静。
一条护城河,半部乍浦史。乍浦护城河与城内市河相通,外与海河联运的乍浦塘相接,见证了乍浦港海河联运的辉煌历史,讲述着古镇的历史沧桑与文明传承,是水乡自然之美的一道特色风景。
“行洪排捞、水上交通、居民生产生活……乍浦护城河是江南水乡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乍浦百姓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母亲河。”陈正其动情地说,乍浦护城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乍浦人,不仅有明代宫廷画家朱瑞、清代文人沈筠、近代篆刻名家陈巨来,还有国家两院院士邹元曦、邹竞、陈毓川、葛昌纯等,不少乍浦名人、文人都是喝着乍浦护城河的水成长,从乍浦护城河这条母亲河乘舟出发,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乍浦护城河里,流淌着千年运河水,也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访·古镇新貌
依水而生,向海图强
在杭嘉湖腹地,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激荡东西,嘉兴内河航运古有其名。千年古镇乍浦,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海资源,因而成为一个天然的良港。
乍嘉苏航道从乍浦港出发,与甪平申线等内河航道相连接,沟通京杭大运河、钱塘江、黄埔江、长江和太湖的水上运输,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通道。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乍浦港,是浙北唯一的海河联运出海口岸。
“乍浦港最早建于南宋,距今700多年,历史上一直被称为东南门户,因有外海与内河乍浦塘相通这一海河联运的优势,逐渐发展成杭州湾北岸重要的贸易商埠。”乍浦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文史爱好者陆东健说,自南宋开港到清朝中后期500多年间,乍浦港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繁忙的贸易,在清代时,乍浦港成为转运粮食的重要港口,还承担了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乍浦备志》记载,宋元时,乍浦已是通商口岸,海上舟舶自“周家堰海闸”来往出入于内河,此处的“周家堰海闸”,是一条人工开挖的长约1.2公里的海河运输通道,算得是嘉兴域内海河联运的雏形。虽然昔日的周家堰出海河处再难觅古代这段出海河道的海口水闸遗址,但其右方已建成远洋巨轮停泊的乍浦港现代化码头。
乍浦山湾古海闸(古)
乍浦山湾汤山公园(现)
来到乍浦港外海码头,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浩瀚大海,满载着货物的船舶有序进出港。码头上,巨大的龙门吊一字排开,伸出长长的悬臂将货物从货轮上吊装上岸,随后稳稳地放在一辆辆氢能重卡上。
不远处的堆场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在阳光下折射着五彩光芒。站在宁静而繁忙的港口,感受着海风的吹拂,不禁让人思绪万千。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建设乍浦“东方大港”的宏伟蓝图。
“1992年,乍浦港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二期、三期工程也相继于2003、2006年投入使用。”陆东健介绍,1990年沪杭公路南侧开挖了500米长、198米宽的内河港池,并向北开挖引航道穿越沪杭公路与乍浦塘贯通,形成了现今的内河终启点。
指挥龙门吊作业,安排运输车辆通行,保障船舶靠离港的安全……1973年出生的潘俊是土生土长的乍浦人,如今已在乍浦港工作30余年,作为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乍浦分部现场指导员班长,几乎每天都能在乍浦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1993年,我来到乍浦港工作,是外海码头的一名水手,那时乍浦港只建成了一期码头,只有1个栈桥、2个泊位。”回顾在乍浦港工作的点点滴滴,潘俊印象深刻,“我从小在乍浦长大,每天听着潮起潮落,看着船来船往,能在乍浦港口码头工作,就是我的梦想。不过当初我也没预料到,乍浦港会发展得这么快,发展得这么好。”
乍浦港泊位从2个扩充到12个,船舶从千吨货船变成万吨巨轮,近洋直航线与内河航线不断开通……乍浦港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工作需要,这些年,潘俊先后从事了乍浦港外海码头水手、龙门吊手、集装箱指导员、外海码头集装箱指导员等诸多岗位。港口的变化让潘俊感到又惊又喜,其中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乍浦港海河联运发展的迅猛势头。
自2012年嘉兴港开通“乍浦港区—东洲”航线,开启嘉兴港集装箱海河联运大幕以来,他便“转战”船舶靠离泊更加频繁的乍浦港内河码头,至今仍在岗位上为嘉兴全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潘俊说:“看着乍浦港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嘉兴海河联运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感到非常自豪。”
海纳百川,港通天下。千百年来,乍浦的繁荣发展,始终与乍浦港的发展同频共振。因幅射面广,通航能力强,海河联运构成乍浦港集疏运的最大优势,为乍浦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自2019年开始,乍浦镇已连续6年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今年全国排名又进一位,位列第38名,持续保持浙江省第3名,嘉兴市第1名的好成绩。
续·千年文脉
最美家乡水,悠悠乍浦情
岁月流转、雨打风吹,乍浦古镇始终以坚守奋进之姿,屹立在杭州湾畔。
在乍浦,古老的运河水与现代化港口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货物与梦想,更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孕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乍浦人追逐着时代的步伐铿锵前进。千年古镇乍浦,在澎湃浪潮中,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宁静,成为时间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我生在乍浦,长在乍浦,工作也在乍浦,可以说丰富的水元素滋养了乍浦人善良坚韧的性格。”乍浦历史文化爱好者全星月的母亲就是曾被评为“浙江好人”、被大家亲切称为“布鞋奶奶”的陆秀珍,因40年来做了万双布鞋免费送人而广为人知。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全星月继承了母亲的品格,不断将其发扬光大。2015年退休后,他致力于公益事业,成立了家风工作室,专门研究家谱文化,传递好家风。如今,全星月仍每日在家风传承的事业上奔忙,在乍浦镇的各个村(社区),经常能看到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小时候,我就住在乍浦西大街的最西面,那时家人经常抱着我爬上城头。在高高的城头上,我常眺望远处大运河上的风景,更能看到眼前宽阔的乍浦塘。当长长的竹排从远处驶来,我的心都要飞起来了。”对全星月来说,乍浦镇是他最可亲可爱的故乡,每每回想起在故乡生活的点滴,都让他心底生出一股暖意。
乍浦塘上船只往来繁忙,儿时,全星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站在乍浦西门吊桥上看船。当帆船收起桅杆过桥洞,他就赶紧跑到另一侧,看船升起桅杆向远方开去;当轮船满载着货物从平湖方向驶来,船头将乍浦塘的水劈开,两道水浪径直往河的两岸拍去,哗哗的水声让他欢呼雀跃。
“护城河也好,乍浦塘也好,在我心里就是一条母亲河。我一出生就听着它的水声,它是我见过的第一条河流。”全星月感慨道,乍浦塘是乍浦镇的母亲河,也是古镇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城河及辖区其他河道也曾经历过污染。为让河网重现活水清流,乍浦镇实施碧水绕城工程,打造了乍浦护城河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空间,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望乍浦的发展印记,全星月心潮澎湃。
1996年至1999年,为了配合乍浦港建设,乍浦塘老沪杭路闸桥至关桥段得到开挖拓宽;2018年,乍嘉苏航道乍浦闸桥改造项目新建桥梁工程交付使用;2020年,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嘉兴段初步设计获得省发改委批复;2023年9月,随着两艘64标箱集装箱船舶从乍浦港码头内河二期港池驶出,64标箱集装箱船舶在浙北及长三角区域实现海河联运、互联互通……
全星月说,对乍浦塘的开发保护、对乍浦一批古桥进行修缮等,是乍浦古镇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乍浦还对古镇目前保存着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100多处民居建筑落实保护措施,对乍浦古城墙遗址建成城墙公园,修缮陆绩故居、瓮城遗址,修建西河下埭、笆篱坤,半爿街经过环境整治成了历史文化街区。
古炮台记录着乍浦反侵略的光辉历史;作为“红楼出海地”,海红亭讲述着乍浦文化出海的辉煌历史;在乍浦会馆,保留着独具一格的会馆文化;在被誉为“浙北最后一个渔村”的乍浦山湾渔村,渔工号子、钢叉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着海洋文化的光彩。山海文化、孝廉文化、名人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碰撞,这便是丰富多彩的乍浦古镇。
傍晚,汤山公园游人如织。面向广袤大海,来自上海的游客申雷雨情不自禁地高歌了一曲《小螺号》,他说:“以前我也来过乍浦,这里有山有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实在非常美丽,让人念念不忘。”
在乍浦,无论是漫步在古镇街巷,还是徜徉在古护城河畔,或是登临古城墙远眺,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时光的历史厚重感。不息的运河水流进乍浦塘,让时间似乎变得柔软,历史也变得更加可触可感。依山傍水的乍浦古镇,每一块砖石,都续写着新的故事;每一个转角,都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读嘉新闻记者:谭娇 沈嘉炜 李耀 徐志达 张静怡(实习)
编辑:张艳
责编:羊丰伟
【来源:嘉兴发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