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这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独特经历。”来自英国亚历山德拉公园学校的学生奥利维亚12日这样形容她即将结束的中国之旅。自本月1日起,来自61所英国中学的近1200名学生陆续抵达中国不同城市,参加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英国“中文培优”项目来华夏令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汤志理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英国“中文培优”项目来华夏令营,“体现了在英格兰学校学习中文与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英国学生体验制造豆瓣酱。四川师范大学供图。
据悉,本次夏令营由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大连、沈阳、天津、西安、昆明和杭州10座城市的18所中方承办院校负责接待。在为期11天的行程中,英国师生们分别到访不同城市,不仅学习并在实际场景中练习中文,也将体验多元的中国文化。
在四川成都,英国学生们与当地市民一起在人民公园喝茶聊天,在川菜博物馆学习烹饪一道特色菜肴,探索三星堆遗址背后的历史;在北京,除了游览“外国人必去”的长城、故宫,学生们也有机会体验茶艺,在胡同中穿行,用新学习的中文技巧和王府井的商户砍价。
英国学生学习舞龙。四川师范大学供图。
“相比在英国的学校里学习普通话,这10天我在北京感觉进步飞快”,即将于13日结束北京之旅的杰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与一些不太说英语的北京市民一对一交流,让他获得了关于中国的真实生活体验。另一名学生黛西也表示,“学习中文最重要的是可以和中国人交流。能够来到北京,通过与当地人的交谈了解这里的文化,真是太棒了。”
据悉,参加此次“中文培优”项目来华夏令营的英国学生们自七年级起学习中文,至今已有3年。“中文培优”项目是英国教育部于2016年斥资开发的中文教育教学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组织实施,并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开展来华交流活动。项目启动至今,已助力约1.1万名英国学生学习中文。
英国学生威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学习中文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亲身来到这里。这三年的学习确实不容易,但也很有趣,我们也愿意接受挑战。现在看来,有机会到北京体验真正的中国,更是一种锦上添花。”另一名学生梅根则表示,在英国,只有少数人能够有机会学习中文,“学习中文让我们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并且打开了世界新的部分。”
汤志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夏令营的核心目的是为学生们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他们学习中文3年了,每周学习8个小时。大多数学生此前没有来过中国,这次夏令营为他们提供了在真实情况下使用中文并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汤志理说,当学生们回到英国后,相信这段经历将激励他们继续学习中文。
英国学生在大连学习扇子舞。辽宁师范大学供图。
正如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夏令营也成为约1200名英国学生了解中国的契机,这些所见所闻改变了他们的固有认知。“在这次旅行中,我发现中国和我之前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中国人的生活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比我预期的与西方有更多相似之处。”梅根说,如果在北京住得足够久,那么她相信自己可以融入这里的生活。
夏令营期间,英国学生们也有机会与中国的同龄人交流互动。威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参观中国的学校时,他发现了很多共同点。“我们和中国学生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就像我在英国学校里一样,这种相似的情况其实让我有些惊讶。”包括威廉在内的英国学生都提到,中国学生们不仅非常友善,并且普遍有着很好的英语水平,这让两国青少年们得以顺畅、深入地交流。
在11天的时间里,很多英国学生找到了自己对于中国的独特记忆:站在长城上眺望山林,威廉看到了令他惊叹的景色;梅根不仅喜欢树木繁茂的北京街道,也找到了自己最钟爱的新饮品茉莉花茶;杰克在行李箱中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芥末章鱼味的薯片是他在英国从没见到过的;黛西则买了一些中国风的书签,希望能不时让自己回想起这段旅行。
“人文交流是中英两国关系的核心,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和互信更是至关重要。”汤志理说,学习中文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不仅有助于交流和表达,并且能让学生接触到一个庞大、历史悠久且文化多元的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口占全球的20%,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中文确实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但值得下功夫。” 汤志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