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店笔记(老派古玩店逛店攻略规矩)

(清中晚期黄花梨百宝嵌笔筒局部)

古玩店做的是处于闲散时间段的客人的买卖,但是带来生意的客人既非一定是闲散之人,也不见得本意为古玩而来,故昔时古玩店无论门面大小都要对内部空间花心思做分割与布置之规划,店铺开设之处虽同行聚集,但各家理应并不能在坐店时知道哪家的来客是谁、客人看上了哪些物件、花费多少金钱以及那个客人出门带走了邻家哪样东西。

老派古玩店因家传而来、师承而生,或因东家跟随某前辈身后心追手摩学艺与捡剩所累积起来,承袭了过去古玩行的传统。但是老派古玩店已非今日古玩行业的主流。四万亿时期的资金抬高了几乎古玩全门类项下的货品的价格,继而卖家进货与买家消费都遇到了尴尬。

作为大多数人的我们若能想清楚关于通过卷彼与卷此代替松弛状态并以不断调整生活预期为大快乐这一谦卑的时代叙事,那么便能够理解在那以后发生的事情,传统古玩行人所说的行业(当然,是传统古玩人所在的属于他们的古玩行业)年年都能探到一个新的底部是句真话。老派古玩人,多数选择了休息与转行。

(唐代人鱼陶像)

坚持做着或者半做着以前主营项目的老派古玩商,有一部分承受不起开间看起来像样的店面之租金,搬进数平米见方的小铺面,无法按古玩店标准室内布局、陈设,经营模式与主营项目往往也随之改变了。

传统的古玩店至少分出内、外室各一间,内室接待客户付款与特定需求、或展示特定商品,外室则用于陈设能够初筛客户的物件。

面向外部的橱窗,或者进屋客人容易注意到的地方,会摆放“堵门儿”物一件或若干件,通常这种东西是有一定格调且市价不低的正品(但是不一定是大开门的(一眼真的意思),也不见得是时下市场热门的),它是一个铺面的招牌货,最好是店家的主营项目,能够让新客知道这家店做的是哪个门类的经营,以及这家店的店主眼力、实力如何。

(明万历脱胎金漆观音像局部)

“堵门儿”货以外的外室陈设商品,常理上应当是一些能够反映出店家设定的基础价格体系且与营业项目相关的商品,此外,其中一定陈设了分辨客户对该类古玩、工艺品认知程度的东西。最传统的古玩店,绝不做在柜台里放纯假货这种低级事情,而是以老仿、旧仿、修改、旧物或次新物混杂在正确的东西中。

材质类的物品,如玉、蜜蜡、琥珀、玛瑙、松石、竹、角、牙等制品,新材的质往往好于老物(不谈材质的性),新材、新工、精做、高还原传统审美,其外观、光泽对于那些基础不牢的古玩爱好者是极其抓眼球的元素,旧物新改、旧物充老与老仿,都有辨识难度。

客人对哪个物品看得久、看得上心,基本能够反映出客人对该项古玩的眼力水平、审美认知度与消费能力。若客人自己是懂行的,也可以通过这些陈设的商品判断出店家的渠道水平与格调、眼界。有无必要招待或者认识这个客户,或者要不要和店家保持联系,双方若同是明白人,自然心里有数了,间接表达的意思有时比直接表达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间接的拒绝与示弱也比直接的或者必须经过一步步交流才能够了解的意思更高效、礼貌。

(清晚名家玉泉制牙雕嵌螺钿烟嘴)

​古玩这种商品太特殊,理论上,买卖双方不必互信,一件商品能不能成交以及在哪个价位成交,凭的是眼力与态度。买家认为买对了且不亏,卖家认为自己没卖错,即可以成交,各自为交易结果负责(绝大多数情况是卖家不可能卖亏了)。

有一定基础或家传的古玩爱好者,大多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眼力、经验很不够之事实,而愿意外露自己的所知,其实无论在新派还是老派的古玩店,客人不必非要说些什么话的,更没必要显出自己懂得很多。古玩的项目,只有懂与不懂。若懂了,就是可以在任何场景下(一线除外)进行实战了,不存在中间状态。显露出对古玩懂得多的客人一定是还不懂的,让店家看透了这种爱好者、消费者的固有思路,针对他们的认知拿出相应的仿品或者不到代、不够好的物件,要比纯粹的新人更容易引导、欺骗。

客人自己安静地逛店绝非失礼,店家寒暄、询问需求,直言便可,不必害怕说出自己是外行。倘若爱好者确实对古玩什么都不懂,但是又特别想买些什么,直言无妨,最糟糕的情况是浪费的钱不多,或者买到一个很普通的、无玩赏价值的只是年代够远的古董。

(清早期玉雕交颈鹅配西周玛瑙)

对于懂行的客人,老派古玩店的店家也不会轻易信任。店家往往有如下疑虑:这样的人是同行还是路过的新客;若是新客,对店里的常规货是否有消费兴趣;若客人口袋很深,愿意花很多钱购买“堵门儿”货甚至明面摆的“猫食碗儿”该怎么办。

一个有一定积累的传统古玩店,“堵门儿”货并不多,在过去若干年购买的东西,价格较现在的很可能便宜不少,将这样的精品卖掉,以后再找类似的东西不见得容易(稀缺性或者是该物持续涨价后入手成本过高,买不起了)。

(南宋黄玉鱼雕件)

“猫食碗儿”则是一个店与其店家的命根子,它一定是比“堵门儿”货还要稀罕、精彩的东西,是一个店的招牌与老板本人在古玩行的名望的根本,有时这种东西还代表了店家在古玩行的地位。按传统规矩,上游出货人面对数家拿货人,看货与询价的先后顺序按地位次序定,甚至出货价格也会有差异,若同行知道了某个店卖掉了它的“猫食碗儿”,这家店的老板作为古玩行人以及某门类项下收藏家的地位必然会动摇。

“猫食碗儿”的价格再昂贵,店家也叫不出出圈的价位,脱行的价是老派古玩人的忌讳,而且古玩人眼里的脱行高价未必是豪横买家自认的高价,若买家对“猫食碗儿”完全不懂而对金钱视为数字,店家必然被客人的叫价砸趴下,并且大概率要丢掉江湖地位(如此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的客人必然认识几家古玩店的老板)。

况且,“堵门儿”货与“猫食碗儿”未必是店家用钱直接买到的,老派古玩行里做店铺的卖家生意的人,未必一开始就信任这铺子的老板,顶层古董商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金钱与时间缺一不可,当信任与情谊完全建立起来了,有些珍宝甚至可以白送或者以近似白送的价格出让,须知“堵门儿”货与“猫食碗儿”在每一个保管者的手里通常一待多年,一个时期的金钱成本早已被经历的时间轻贱了,而建立起信任的花费——金钱、时间与缘分——通常比物品更昂贵。

(五代石狮)

一名懂行且懂规矩的客人,走进一家古玩店并看过了明面上的商品,与店主礼貌地打声招呼,若觉得这家店有自己想买的东西,或者店主可能渠道不错,能够帮助找到自己想收的物件,可以问问店主经营的主项、副项是什么。若决定结交店主,就挑一个能玩且看得过去的不贵的东西买下,表示诚意与礼数,懂规矩的店主在这位客人看东西的时候应当观察出客人的水平了,说句感谢照顾、感谢帮忙来回应,讲礼之人彼此心照不宣,那么便值得认识、交往。

如客人是看上了店里的“堵门儿”货,按现在的规矩或许可以直接问价,但店主通常要么报出一个无诚意的价格,要么回答不卖。遇到这种情况则可以按老规矩与店家建立信任关系,直接挑选一件价格不离谱且自己收藏也无妨的仿品,向店主暗示已知道它的底细——例如改动工艺的时期、原料的产区与时代特征、断代的工艺特征不相符处等等,店主若有恰当的回应,将其买下;改日再来店里,这时找一件对路且堪玩的东西买下;然后第三次到店里时,店主应当会拿出柜子里的一些精品请客人过眼,若客人确实喜欢了某件玩意儿,店家会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这个客人,补回客人买第一件东西时的损失并让客人享受到购买第二件与此件古玩的折扣。

(1960年代裴石民制团泥狮球壶样局部)

客人与店家的信任关系建立后,就算相处成朋友,店家或许偶尔还会试探客人对一些所涉猎古玩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眼力、审美、感情、信任都不再有疑虑时,店家会让出甚至割舍他所珍视的一些藏品的。

老派古玩店不多了,懂得且坚持老派古董行规矩的商家与客人更是凤毛麟角,我自己也承认这种旧日的规矩某种程度上损伤了古玩店的生意,但是古玩中的精品一定是被历史赋予了某种信息并带着前代的持有者的眷顾的(传世器上把玩的痕迹与养护的用心度不仅可以看到,也能够在现世使用时触摸、覆盖并融合自己的把玩、使用之痕迹),这样的东西可藏、可用,时间改变不了我们对它的喜爱,当世结缘的前人心水之物,可以不完全是商品了,这种物的转移几乎一定伴随着卖家对买家品性的测验。

(寿山石艾叶绿雕狮子像)

规矩是一套做事与礼仪的流程,也是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实践、使用或许繁复,但是礼仪并不需要展示什么流程操作的效率,双方以此互相认可对方的无害性与近似或者可融洽相处的品格,而后,若需要在某件事情中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倒也免除了多余的沟通,结果本身自现,因过程无效率而高效。

老派的古玩店里的时光与外面的世界逆向,不仅仅是交流、做事的规矩与礼数,有那么几个同好,为着与生活及生活品质无关又不必要的事物花费大量时间观看它们、触摸它们并在日常生活里将它们发掘出可怜的一点点的实用性,即是安稳的、牢不可摧的自由与享受。

(可口可乐垂直试饮之19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