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统计,海外华侨华人人数已达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中大多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战争,选择了背井离乡,去他国生活。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地处泰国北部,一个名为美斯乐的华人“中国村”。
这么一个远在泰国北部山区的村落,却因聚居着3000多名曾被抛弃的国军残部后裔而声名远播,他们的祖籍大多是云南昆明、保山一带。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段充满悲酸的历史,已经沉淀为一份沉甸甸的记忆,成为今日美斯乐向游人述说的一个故事。
美斯乐华人的生活美斯乐的华人在泰国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70多年的历史,所以在文化上可以说,是很好地保留了中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美斯乐当地大多数的华人都衣着中式的衣服,只有少数的一些妇女,会穿着泰式的裙子。
在这里他们还是以米饭和米线为主要食物,例如云南米线,云南三味鱼等。
他们的房子大部分是用水泥和砖石砌成的,和泰式的高脚屋不同。
虽说在泰国生活了70多年,但他们仍然牢记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和端午节等重大节日。
他们也会像国人一样放假,和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然后在新年第一天向长辈们拜年。
当地村民的家门、墙上贴的“福”、“春”字,也一如在中国所常见的倒过来贴。
村中小街上一家家挂着中文招牌的店铺,更是大红灯笼高悬,到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而在清明节的时候,居住在美斯乐的华人会在家里的牌位前跪拜祖先,或去公墓上烧纸。
此外,泰北一年一度的难民村运动会,也是美斯乐华人最重要的节日。
要知道到现在为止,这块地还属于泰国林业部门,是泰国军方的管辖范围。
过了半个多世纪后,硝烟弥漫,让原本来到泰国的三千多名国民党残军和其家属,如今也已经发展到了20万人,而在美斯乐村当地就有6万华人后代。
他们中有经商头脑的都在开宾馆、开饭店,做贸易。
另外一些人则去了曼谷或清迈工作,剩下的则是靠种植茶叶和瓜果蔬菜,维持生活。
美斯乐华人的历史为什么会有三千多名国民党残军,到泰国这个小镇生活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
但南方的战事还尚未全部结束,因为偏远的云南地区和藏区还没有完全得到解放。
而当时的云南主席卢汉,在得知了蒋介石大势已去后,就此决定放弃反抗,宣布了起义。
卢汉
但在当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余程万和李弥不愿意投降。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云南地区得到了和平解放,而李弥手下的第8军和第26军也相继被解放军歼灭。
李弥抛下了随他逃跑的六百余人,在国民党特务的安排下,独自逃到了台湾和蒋介石见面。
而被李弥抛下的六百余人,则是在李国辉的带领下,退回了缅甸境内。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四散的国民党军队也陆续赶来,这也使得这批国民党残军数量增加到了3500多人。
这一边,李弥也在1950年9月去缅甸接手了李国辉的队伍,并扩充了军队。
李弥
经过整合,国民党残军的实力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于是李弥还试图负隅反抗。
但到底是和解放军实力差距太大,他没掀起多大的浪,就灰溜溜地又退回到了缅甸。
返回缅甸后,李弥并没有放弃,还打算在缅甸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反击做准备。便与当地的少数游击队建立了联盟。
然而随着李弥残部的不断扩大,很快他们就引起了缅甸政府的注意。
缅甸联合了老挝和泰国政府向联合国提出申诉,希望他们能帮忙把这些国民党残军撤出缅甸。
段希文
在联合国的施压下,蒋介石把数千名残军包括李弥都撤走了,但他还是电令段希文带着一些自愿留下的残军,继续留下做斗争。
因此由段希文领导的部分残军,滞留在了泰国境内,他们不被缅甸、老挝和泰国等三国所接受。
1970年,泰国政府派人联系了段希文,表示他们政府愿意提供了一片地区供这些人居住,但前提是留下的人必须作为雇佣军帮泰国政府攻打游击队。
就这样,段希文领导的残军扎根在了美斯乐。
美斯乐华人祖先的艰难生存段希文带着剩下的残军刚去美斯乐时,当地还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村民的小村落,没有电力,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环境十分恶劣。
但他们没有抱怨,伐木造屋,开垦农田,种植粮食,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
那时的泰国境内有着不少游击队,段希文带领这部分残军,帮助泰国政府消灭了大半。
在段希文去世后,雷雨田于1980年6月出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军”总指挥官。
泰国军队又下令雷雨田出兵,参与对当时泰国境内仅存了一支游击队,进行围剿。
这支游击队位于考牙山,在曼谷和清迈的交界处,有800多人。
也因人数众多,泰国政府承诺一旦他们拿下了考牙山,那么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将成为泰国的合法公民,可以在清迈和曼谷等地自由就业。
这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雷雨田义无反顾地攻打了考牙山。
1981年2月16日,泰军2个团开始攻击了考牙山。
就在泰军即将取得胜利时,考牙山游击队又暗中偷袭了泰军,使其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于是,久攻不下的泰军统帅,只得下令残军向考牙山的主峰发起攻击。
陈茂修带着五百人的突击队,绕到了考牙山的主峰后面,发起猛攻。
就这样经过了三天的浴血奋战,陈茂修带领残军总算是拿下了考牙山的主峰,他们在此次战役中俘获了二百多名俘虏。
而五百多人的残军突击队,则有两百六十人阵亡。
这一仗打得最艰苦的地方,是由五百多人的国民党残军打下的,他们全歼了三分之二的游击队。
这样的战绩,让泰国政府非常的感动和钦佩,因而他们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而因为泰国境内已经没有了游击队,所以从1981年到1984年,“泰北山区民众自卫军”逐渐被解散。
而这剩下的近3000余名国民党残军交出了武器,退伍去当了农民,从此在美斯乐繁衍后代。
美斯乐的茶叶经济美斯乐位于一座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之上,景色宜人,森林茂密,全年气候温暖如春。
也正是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美斯乐茶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乌龙茶也被引入了泰国。
因着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乌龙茶在美斯乐种植成功,就这样美斯乐主要的经济作物成了茶叶。
在连绵起伏的红色大地上,可以看到梯田式的茶园,大小茶庄林立。
目前美斯乐拥有12500亩的茶园,40余家大小茶厂,年生产500-600吨的茶叶。
除了茶叶的生产外,美斯乐当地还有三家大型茶叶加工厂,四家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用于茶叶的加工。
“美斯乐茶”已经是泰国的知名品牌,许多人专程来美斯乐消暑品茶。
普通茶叶的批发价格是700元,优质的茶叶则在1000-2000价格不等,在湄发銮乡13个少数民族村庄中,美斯乐的生活质量是其中最好的。
旅游者到了美斯乐,可以看见村子的大门分外显眼,四根长长的柱子支撑着村子的主檐,两侧两根短小的柱子支撑着村子的侧檐,柱子上的“中国红”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
屋檐是清代的,上面悬挂着两盏灯笼,笼子的颜色有些暗淡,似乎在诉说着各种历史的变化。
美斯乐当地近九成是华人,他们并不畏惧与人诉说他们的过去。
对故乡的眷恋和爱,并没有因为岁月和苦难,而有所改变。
保留中华文化的美斯乐村美斯乐当地创办了一所“兴华中学”,专门为当地居民开设中文课程。
后来,由于美斯乐村的特殊状况被广泛报导,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在此期间,华人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使用中文。
但因泰国政府颁布的《民校条例》,美斯乐村也建立了两所全泰文的教育学校。
到2015年为止,美斯乐已拥有一所正式中文学校(兴华中学),以及一所补习性质的中学,专门提供中文教学。
美斯乐现有两所泰语学校,其中包括幼儿班,总共九个班级。
学校的教学时间从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点至下午4点,每天的课程平均为6个小时。
因此学生们下课后,有些同学会去补习中文,另外一部分则会选择学习绘画、音乐等。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美斯乐的华文教学,已成为当地民族传承的重要载体。
1992年后,美斯乐逐步向世界敞开大门,以“金三角”的名气来发展旅游业。
再加上泰国政府近年来,对美斯乐的农业和旅游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之成为了泰国北部地区的一个新兴旅游目的地。
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中国人,都会在美斯乐度假。
当中国的游客走进美斯乐,对当地随处可见的中国风建筑和摆设,会感到无比熟悉。
走进一家当地的商店,你一眼就能看到货架上摆满了用醒目中文所写的货品,大厅里也摆满了香烛和财神。
再加上当地的茶叶和咖啡,深受旅游者的青睐,消费者的热情让当地的土特产供不应求,如今美斯乐6万华人后裔的生活,也日益富裕了起来。
结语任何一个在国外生存的民族和他们的后代,都必须克服语言上的障碍,适应新的文化,才能在陌生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同时,它也是地方文化与外国文化互相传递、互相影响的过程。
但美斯乐建村70多年来,当地的中国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这也就意味着现存在美斯乐的6万华人后裔,仍然热爱着祖国和祖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