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地产旗下的一田百货,其沙田旗舰店及大埔分店,今日宣布将于农历新年后缩减规模。
这一决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立法会议员邵家辉指出,尽管最新的零售业总销货额已回升至2018年同期的85%,但港人北上消费购物的趋势,特别是在北区的大型超市,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导致一田百货缩减规模的主因并非港人北上消费,而是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例如,港人在开关后纷纷赴日本旅游,加之日圆汇率屡创新低,网购及代购的盛行,以及759阿信屋及优品360等同类型竞争对手的夹击,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一田百货的缩减决策。
从零售业的数据来看,2023年11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超级市场的业绩按年下跌5%,但百货公司的销售额却上升了15%,奢侈品类更是飙升了60.8%。
这一数据与一田百货的调整安排似乎并不一致,引人深思。
邵家辉进一步指出,每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作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负责任地调整策略。
他还提到,深圳超市的主打产品是大份量商品,这可能导致香港消费者在考虑运费和时间成本后,更倾向于本地购物。
然而,中大商学院的李兆波教授则对一田百货的未来表示悲观。
他分析称,一系列因素,包括港人游日、日元汇率低、网购盛行以及对手的竞争,共同导致了一田百货的缩减决策。
大埔分店,已经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关闭。
同时,李兆波提到,尽管一田百货的超市业务继续维持,但百货及奢侈品的竞争压力巨大,难以与内地的山姆超市及Costco等竞争对手匹敌。
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一田百货选择缩减规模似乎并不令人意外。
李兆波还指出,鉴于内地经济的低迷,香港零售业每月的贡献减少了数十亿,因此即便零售业的总销货额达到400亿元也算是万幸。
另一方面,一田百货沙田店的收缩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有沙田居民认为,受到疫情和北上热潮的影响,一田的部分业务终止营业。
然而,也有来自惠州的旅客大赞一田比山姆、Costco等超市更为“接地气”,因为一田不设会员制,使购物更为便利。
在这场变革中,一田百货宣布,虽然缩减部分业务,但将会以全新面貌与顾客见面,继续加强超市及生活家品的选择,为顾客带来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这一决策表明,一田百货正试图适应疫后消费模式的变化,并为香港零售业的未来探索新的道路。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有市民表示遗憾,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必然的调整。
有的市民表示,他们已经改变了消费习惯,更倾向于网上购物,而一田的重整可能与港人常北上购物有关。
不过,还有市民担忧本港经济的持续不振,担心这种大型商场的收缩会对小型店铺产生连锁反应。
总体来看,一田百货的缩减规模反映了香港零售业在疫情后的变化。
随着消费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并采取新策略以保持竞争力。
期待香港零售商,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能在十面夹击的竞争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