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设信息港(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落户浙江这盘大棋你看懂了吗)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承 王玉宾

总投资200亿元,象山要建商业航天发射中心。近日,《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落户象山的消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根据规划,这个项目占地67平方公里,包括35平方公里的航天发射场和32平方公里的产业配套区。

建成后,发射场要实现年发射规模100发,航天配套产业的规模达到千亿级。

目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和中国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中心母港)5个航天发射中心,代表着中国在航天征途上的集中成就,人们对这几个名字都不陌生。

这次,为什么是宁波象山?商业航天又是怎样一个领域?涌金君来给大家捋一捋。

商业浪潮 百舸争流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第一次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了人类的脚印。

商业航天的第一步又从何迈出?

2020年11月16日,美国SpaceX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用猎鹰9火箭,成功将搭乘有4名航天员的载人龙飞船(Crew-1任务)发射升空,驶向国际空间站。

这是2011年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退役后美国本土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也是航天史上首次由私人公司完成的载人航天。

在此之前,国际上航天市场的商业化已经展开。1984年,美国政府发布《空间商业发射法案》,向商业公司放开火箭发射业务。

相较国际市场,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真正放开发展仅五六年的时间。

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元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

以翎客、蓝箭、零壹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开始创立。

天仪研究院在轨10星,九天微星一箭7星,蓝箭航天发射全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短短三年时间,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2019年7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星际荣耀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更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火箭发射成功只是中国商业航天迈出的第一步,打破边界、走入市场,一切才刚刚起步。

2020年,在商业航天方面,长征十一号火箭完成一箭九星发射,长征六号火箭首次承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首飞成功。

中国是世界上航天实力领先的国家之一,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商业航天?

通讯、气象监测、导航……人们需要卫星,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商业航天背后是个巨大的市场。

但同时,“国家队”主要承担着国家大型航天工程,大量的民间卫星发射需求就需要民营航天企业来满足。

在进入太空以及开发太空资源的进程中,互补和竞争中的民间力量与“国家队”,都将是中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企拓荒 无中生有

浙江的商业航天从哪里开始?

我们先从一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钱学森说起。

1955年,钱学森回国,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中。

仅1956年内,他便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及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这位从杭州临安走出的科学家,是浙江人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第一次亮相,也让世界为之侧目。

此后的许多年,宁波人施金苗、嘉兴人屠善澄……浙江以一个个星光璀璨的名字在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留下痕迹。

如果说西安拥有我国传统航天基地厚实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科研实力,武汉有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这样的政策“加持”,那么浙江的航天产业则是在一片荒地中“无中生有”。

2001年,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凭借其OMTC涂装设备的技术优势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浙江民企首次进入高科技尖端的航天领域,与长征火箭结缘。

明泉提供长征二F运载火箭高温凝胶喷涂线技术及施工

此后,德力西、万向硅峰、天安等一批浙企纷纷将自己的赛道延长,成为航天领域的配件供应商,浙江民企逐步开始与蓝天接轨。

时间跳转到2009年,一位年近花甲的浙商决定“二次创业”,让浙江航空产业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此人正是西子航空王水福。

“最开始的时候方圆三公里只有我们一家企业,出了大门就是荒地。”在这位“敢为天下先”的浙商带领下,西子航空成为浙江航空史上拓荒的民企。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2009年,刚刚成立的西子航空投标国家重大专项C919项目,从400多家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C919大飞机项目9家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更是填补了浙江省民用航空工业的空白。

西子之后,更多的浙江企业进入航空航天领域。到了2017年3月,浙江从事航空制造的企业近30家,产值达到了20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民企加入航空领域,浙江省加速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内外部条件已然形成。

2017年,浙江首次制定了《浙江航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航空全产业链。

民企开路,政府搭台,浙江航空航空航天产业起步了,从此一往无前。

2017年,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丹麦Gomspace公司在杭州签订火箭发射服务协议,这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的订单。

蓝箭航天浙江湖州制造基地

至此,蓝箭决定在浙江扎根,寻找合作伙伴。次年10月,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朱雀·南太湖号”,开创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先河。

浙江航空航天产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8年1月19日,德清一号成功发射——这是全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也刷新了中国商业航天一项新的纪录。

2019年,西子与美国势必锐合资成立西子势必锐,于次年入选空客“挑战者供应商”。

2020年9月3日,浙江首架民用领域的彩虹-4无人机正式投入使用并启动首飞。

2021年2月18日,吉利集团投资建设的台州星空智联科技公司获得商业卫星制造项目许可批复,标志着国内首个由商业公司主导的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商业卫星生产工厂即将投产。

产业集群 谋定后动

尽管商业航天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就发射中心的建设而言,宁波象山要建的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是中国第一个。

此前,民营火箭发射依托于传统火箭发射场,比如星际荣耀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就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

宁波象山为何能拿下这个第一?或者换个问法,这个“全国第一”,为何落在浙江?

谋定而后动。打开一张浙江产业地图,浙江各地的航空航天产业正在逐步成型。

浙北,是举办过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杭州湾沿岸,嘉兴港区有总投资100亿元的嘉兴蓝箭航天中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50亿元。

隔湾相望,钱塘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被列入浙江首批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培育名单,瞄准数字化装备和高端宇航装备。

在过去十多年里,西子为钱塘新区引进了2家合资企业(西子势必锐航空、华瑞航空)和1家浙江航空制造企业,浙大艾美依航空也已落户。

正如王水福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未来航空制造产业的竞争是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浙江要打造自己的航空产业群、航空生态林。”

东部沿海,宁波象山县投资200亿的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刚刚发布。

宁波的邻居台州,则正在推进建设通用航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彩虹无人机、吉利等企业,打造集研发、制造、总装、测试、检测为一体的产业创新高地。

在浙中,小县武义也有一个规划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产业园项目。

此外,建德航空小镇、德清通航智造小镇、新昌万丰航空小镇等重点项目也在不断加速推进……

产业链的形成,往往被看做是产业能够正常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的一个标志。而这正是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建设“千亿级的商业航天配套产业基地”的最佳土壤。

如今,浙江已有各类航空航天相关企业100家左右,广泛涉猎航空零部件及材料、航天设备、内饰品制造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浙江的航空航天工业已初具规模。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不断完善,无疑将成为象山发展商业航空产业的极大助力。

反过来看,浙江航空航天产业的规划和布局,也影响着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产业走向。

日前,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涌金君发现了线索:“聚力建设火箭卫星、大飞机、通用航空三条标志性产业链,增强关联制造能力,构建‘3+X’产业格局,融入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圈。”

由此看来,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或将成为浙江打造火箭卫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更是为融入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圈,构建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在长三角加速一体化的步伐下,身处中国经济活力带的宁波象山航天发射中心,即将开启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