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500字。
一本成功的武侠小说,要素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更爱看到什么?
是变幻莫测的情节?是感人泪下的爱情?是血脉喷张的豪情?还是眼花缭乱的武技?
或许都是,或许有其中一样,就是一部成功的武侠小说。
梁羽生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古龙说:“谁规定了武侠必须怎么样写?”
金庸说:“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笑傲江湖‧后记》)
梁羽生的“侠”都是演绎理想意义中的理想人格,基本都是侠肝义胆、儒雅俊秀、文武双全的翩翩公子,这些人离现实都很远。
古龙的“侠”都是剑走偏锋,纵情声色或刻意不纵情声色的放纵之人。
梁和古的“侠客”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大哥二哥差不多,基本上都是重复自己。
那么,金庸坚持要“刻划人性”,他的武侠世界中的“侠”又是怎样的呢?
之前我们讨论过金庸世界中的侠,有儒侠(陈家洛、袁承志),道侠(杨过),非侠(狄云),佛侠(石破天),反侠(韦小宝)等。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组成五光十色的金庸武侠世界。这其中,更有大量的“神魔一体”的人物。
注:本文以金庸先生经典版为准。
一、仇与情的碎片相生—夏雪宜“此时纵聚天下珍宝,焉得以易半日聚首。”
夏雪宜与温仪的爱情一开始是畸形的,结局也是畸形的,但是当温仪临死的时候,打开夏雪宜死之前写给她的这张纸条,看到上边写到“此时纵聚天下珍宝,焉得以易半日聚首。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相信她是笑着死的。
夏雪宜是满腹仇恨,亦正亦邪的江湖怪客,温仪只是一个不懂武功的平常女子,偏偏却是夏雪宜仇人之女。
夏雪宜少年时惨遭灭门之祸,一家惨死。为了复仇,他俘虏了不会武功的温仪,本来想把温仪折磨致死,却不料悄悄爱上了温仪,温仪也爱上了他。但是,他的仇人却利用温仪,几乎将夏雪宜置于死地。
夏雪宜的一生只活在仇恨之中,他生性残忍阴毒,只想着杀人害人,他生命中唯一的甜蜜可能就是和温仪生死相依的几天,但是他却懵然不知。
最后夏雪宜被人下毒,挑断脚筋,武功全失,全身残废,一个人生活在华山后山的一个山洞中,支撑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和温仪相处的几天回忆,直到他临死的时候。
在那个黑暗的山洞中,我们无法想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折磨,什么样的痛苦,但是相信,他的人生也曾经甜蜜过。
图1 夏雪宜
二、从翩翩君子到金毛狮王—谢逊在冰火岛上,张翠山和殷素素临时之际,张无忌的一生啼哭,唤醒了凶魔中的谢逊,只听的
“蓦地里‘哇’的一声,内洞中传出一响婴儿的哭声。谢逊大吃一惊,立时停步,只听那婴儿不住啼哭。张翠山和殷素素知道大难临头,竟一眼也不再去瞧谢逊,两对眼睛都凝视着这初生的婴儿,那是个男孩,手足不住扭动,大声哭喊。张殷二人知道只要谢逊这一刀下来,夫妻俩连着婴儿便同时送命……
只听得婴儿不住大声哭嚷,突然之间,谢逊良知激发,狂性登去,头脑清醒过来,想起自己全家被害之时,妻子刚正生了孩子不久,那婴儿终于也难逃敌人毒手。
……
实则他双目已盲,殷素素便当着他哺乳也没甚么,但他发狂时粗暴已极,这时却文质彬彬,竟成了个儒雅君子。”(《倚天屠龙记》)。
谢逊一出场,就是神魔相生的怪物。
一方面,他文武双全。入口成章,对儒家、道家、佛教等无不精通,贵在能分别指出前人大贤的各种弊病,听得张翠山都不住称赞。武功自不必说,明教的“四大法王”在《倚天屠龙记》一书中,绝对是超一流高手。
而且,谢逊杀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当然,很多理由站不住脚),他优先杀的都是江湖十恶不赦之辈,在王盘山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他却是十恶不赦的魔头。为了报仇,引出成昆的踪迹,他不惜残杀无数武林无辜之人,就连救他的空见神僧也被他使计杀害。
张翠山和殷素素也差点被他杀死在冰火岛,要不是张无忌的一声啼哭,唤醒了谢逊心底的良善,还不知道他还会杀多少人。
那么,谢逊的神魔一体是他的本性吗?当然不是。
谢逊本来是安分守己的猎户,想来本性良善。是因全家被成昆杀害,妻子更是被成昆奸杀,苦于血海深仇,这才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人本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只是缺乏对应的唤醒的时机和媒介而已。
图2 谢逊
三、大轮明王的幡然之路—鸠摩智如果说上文中的夏雪宜和谢逊都是因仇恨而成魔,那鸠摩智就完全不同。
他身份显赫,是吐蕃的国师兼大轮寺住持,号称“大轮明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精通佛学,天龙寺的六大高僧都辩不过他,失去武功之后,更是精研佛法,终成一代大德高僧。
他武功高强,一出场“火焰刀”绝技就震惊四座,后来的“小无相功”能够使用“少林七十二绝技”,武功不低于萧峰,是《天龙八部》中的超一流高手。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显赫的人物,就执迷于武学,以至于入魔。
正是被慕容博看中鸠摩智这一点,就利用“六脉神剑”和“少林七十二绝技”等绝世武功一步步把鸠摩智骗入到自己的惊天阴谋之中。
而鸠摩智也终于吃尽了苦头,最后因强修《易筋经》而险些丧命。
为了抢夺武功秘籍,他不光毫无高僧风采,巧取豪夺,甚至不惜滥杀无辜。
“他武功佛学,智计才略,莫不雄长西域,冠冕当时,怎知竟会葬身于污泥之中。人孰无死?然如此死法,实在太不光彩。佛家观此身犹如臭皮囊,色无常,我常是苦,此身非我,须当厌离,这些最基本的佛学道理,鸠摩智登坛说法之时,自然妙慧明辨,说来头头是道,听者无不欢喜赞叹。
……
他坐在污泥之中,猛地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
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灭,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天龙八部》)。
这一段,是鸠摩智的大结局。也是对鸠摩智神魔一体的解释。
图3 鸠摩智
为什么会有神魔一体的人物存在?除了我们刚才说的人的多面性之外,更多的是金庸在不断的突破自己,突破人物理想化人格的禁锢,这也是为什么金书远远凌驾于其他武侠作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