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舞剧《骑兵》以蒙古族青年朝鲁追随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故事为主线,歌颂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英勇历史。该剧斩获了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节政府奖文华大奖等多个奖项。
舞剧《骑兵》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艺术创作。舞剧出品人李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骑兵》创作的初衷和目标,即“要讲述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翻身得解放的故事,表达出铭记历史、永感党恩的主题;要讲述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前途和命运得以改变的故事,表达出红心向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主题;要讲述内蒙古各族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故事,表达出深厚的家国情怀”。《骑兵》立足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与中华文化符号的打造,一人一马典型形象的完美呈现,讲述了中华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感人故事,实现了舞剧创作传承红色基因的艺术功能。
以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现国家认同
朝鲁这一典型形象是中华各族人民一心向党、厚植民族情怀与家国认同的真实写照。抗战胜利前夕,不堪忍受伪满军官学校屈辱的生活,朝鲁回到眷恋的草原,做回自由的牧马人,与家乡人民共同守护家园。日军投放的鼠疫病毒给草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导致朝鲁心爱的姑娘姗丹命在旦夕。解放军医疗队的到来不仅医治好了姗丹和其他受瘟疫侵袭的病人,也让朝鲁深受中国共产党精神力量的感召,燃起了为新中国的解放而战的理想信念。他与众多草原勇士毅然加入解放军骑兵队伍,为争取人民解放冲锋陷阵,驰骋沙场。朝鲁从牧马人到骑兵战士身份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理想信念的转变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更彰显了中华各族儿女在祖国命运生死攸关的时刻顺应历史大势、选择光明正义、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民族大义。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的政治追求和各民族长期交融交往中形成的文化依恋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国家危难之时,为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以朝鲁、姗丹等剧中人物为代表的各民族英雄志士前赴后继、坚定信念,将民族情感升华为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铸造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坚定践行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历史使命。《骑兵》以细腻的叙事模式与生动的舞蹈语言,将主要角色的性格成长和人格升华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塑造朝鲁等典型英雄形象和心系家国、舍身忘我的崇高品格,成功实践了艺术创作的文化认同功能,体现了舞剧编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理解与守正创新。
以战马角色诠释“蒙古马精神”
舞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与朝鲁共赴沙场、出生入死的战马尕腊。与朝鲁的身份转变相同,尕腊也从一匹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骏马成长为在战场上勇猛无畏的战马。与朝鲁初识,它傲慢不羁,难以驯服。在女主人姗丹的帮助下,尕腊渐渐与朝鲁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跟随朝鲁奔赴战场。在一场场浴血奋战中,尕腊无数次扬蹄疾驰,与朝鲁生死相依,共同杀敌。在最后一场大战中,为营救奄奄一息的朝鲁,尕腊强忍伤痛,历尽艰辛将主人送到安全地带,自己却因伤势过重牺牲在了硝云弹雨的战场上。此时,那匹狂野傲娇的草原骏马俨然成长为与骑兵战士并肩作战、赴汤蹈火的战马。它是勇往直前的斗士,是骑兵亲密的战友,更是蒙古马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蒙古马精神源于深厚历史积淀中蒙古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它既是蒙古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顽强、刚毅、忠诚、团结等品质不仅是蒙古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各族人民在参与和见证中华文明的历程中,共同缔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共有的历史记忆,达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蒙古马精神在共铸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文化认同中彰显出恒久隽永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蒙古马精神是沙场上的流血牺牲、忠勇奉献;在和平发展年代,蒙古马精神是祖国建设大业中的一马当先、勇往直前。蒙古马精神承载着国家对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也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蒙古马也成为了书写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的重要文化符号。《骑兵》以拟人化的创新手法生动刻画了蒙古马这一中华文化符号,突破传统表现手法,以人演马,通过舞者灵动奔放的身体语言与富有叙事性的舞蹈编排,让观众欣赏战马的神态与气质,感受战场的激烈与悲壮。舞剧通过赋予战马尕腊鲜活饱满的性格魅力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体的角色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勠力同心、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诠释了艺术创作对于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作用。
以艺术创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舞剧《骑兵》作为一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红色题材艺术作品,通过树立典型形象,打造文化符号,阐释了艺术创作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
人民需要英雄,更要歌颂英雄。艺术创作的使命之一就是生动再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英雄形象,让观众了解英雄的事迹,铭记光荣的历史。内蒙古骑兵部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在解放战争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骑兵》通过塑造以朝鲁为代表的骑兵英雄形象,表现了蒙古族骑兵部队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揭示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历史真谛。
深入打造文化符号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彰显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文化之钥。中华文化符号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传达和弘扬。《骑兵》中形态活灵活现、性格生动饱满的战马形象正是“蒙古马”这一文化符号的具象化呈现,承载着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识。弘扬蒙古马精神,我们既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同时也要在当下的团结奋斗中直面困难和挑战,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骑兵》以悲壮激昂的审美基调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历程。它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也是对英雄品格的热烈颂扬。它秉持着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中国人民的创作理念,在观众心中树立起英雄的丰碑,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前行。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