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报季的落幕,民营银行2023年“成绩单”出炉。19家民营银行中除江西裕民银行外均已披露2023年报。
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四川新网银行资产规模均达到千亿元,其中新网银行首度跻身“千亿资产俱乐部”。从业绩表现来看,2023年多数民营银行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10家民营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时增长超10%。但业绩分化也较为明显,头部效应显著,资产规模大幅领先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盈利能力也稳居第一梯队,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93.61亿元、187.43亿元,净利润为108.15亿元、42.03亿元,远超其他民营银行。
在行业息差下行的环境下,截至2023年末,有11家民营银行净息差“逆势”上涨,8家高于4%。专业人士指出,民营银行净息差相对高,与其业务定位息息相关。民营银行将小微长尾客群作为核心客户,该客群的风险相对更高,银行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成本。同时小微长尾客群数量多、单笔业务金额小,整体的获客成本也更高,这些成本均需要更高的净息差去覆盖。
千亿俱乐部增员,头尾业绩分化明显
2023年年报季收官,民营银行最新业绩也浮出水面。国内目前共有19家民营银行,除了江西裕民银行外,其余18家银行均已披露2023年报。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截至2023年末,资产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的民营银行共有5家,分别是微众银行5355.79亿元、网商银行4521.30亿元、苏商银行1166.49亿元、武汉众邦1144.84亿元、四川新网银行1029.34亿元。其余民营银行资产均在千亿元以下,规模最小的民营银行是安徽新安银行,总资产为192.91亿元。
与2022年末相比,新网银行资产首次破千亿,成为“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苏商银行总资产反超武汉众邦银行,晋升民营银行总资产前三,座次排序略微发生调整。
整体来看,多数银行去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其中总资产同比增速最快的是梅州客商银行,截至2023年末,该行总资产393.82亿元,同比增长30.38%,其中,各项贷款总额211.01亿元,同比增长51.90%;个人贷款总额179.93亿元,同比增长80.79%。
另外,福建华通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新网银行资产增幅也均超过20%,但吉林亿联银行及安徽新安银行总资产也较年初有所收窄。
资产规模保持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也表现强劲。数据显示,2023年,18家民营银行全部实现盈利,近八成净利润维持正增长,其中有12家净利润增速超10%,10家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时达到两位数增长。但头尾业绩分化依旧明显,“马太效应”显著。
微众银行业绩继续稳居民营银行首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网商银行紧随其后,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7.43亿元,同比增长19.49%;实现净利润42.03亿元,同比增长18.80%。
新网银行以54.89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三,超过苏商银行的45.01亿元,同时净利润达到10.1亿元,仅次于苏商银行的10.51亿元,位列民营银行第四。年报数据显示,新网银行2023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0.63%、48.31%。
其余民营银行营业收入均在40亿元以下,净利润均在10亿元以下。同时还有4家民营银行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3家净利润不足1亿元,与头部民营银行利润相差甚远。业绩增速上,同样有两家民营银行营收下滑,4家民营银行净利润负增长,降幅最高达71.97%。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长汉指出,民营银行业绩两极分化,主要是受各自的股东实力、品牌影响、战略选择、发展模式、经营特色、运营能力、区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应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做精做优做强带动做大。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分析称,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依托集团资源,在获客能力、技术实力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业务发展也更快。从第一家民营银行成立到现在已经10年,民营银行虽然规模不大,但整体发展稳健,去年也都实现了正向净利润。
她提到,民营银行要想进一步实现业务突破,一是要精进数字技术能力。民营银行从成立初始,就定位为银行市场的补位者,主要服务小微、长尾客群。小微、长尾客群的特点是客户数量多、笔均金额小,如果依托传统的银行人工一对一服务模式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因此需要做精数字技术,作为营销、风控、贷后管理、客户服务的有效工具,服务小微普惠客户。
二是要打造特色优势。民营银行规模小,在大而全的市场上无法与大行竞争,需要找到特色优势做精做透。
三是要深耕市场。要深入地方产业、深挖客户需求、做精客户画像,以更贴近当地市场的优势,在产品优化、功能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出口碑,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四是要借助灵活的组织架构、高效的决策流程等优势。民营银行人员少、组织层级少,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做创新项目等方面更有优势,应对环境变化也更易做业务转型升级。
11家银行净息差上扬,利息净收入普遍高增
在资产端利率下行、存款延续定期化趋势等因素影响下,银行业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但民营银行息差水平仍保持一定优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已由一季度的1.74%降至1.69%,而民营银行净息差却由一季度的4.11%增至4.39%,远高于其他类型银行。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截至2023年末,在披露净息差的18家民营银行中,有11家净息差同比上行,8家净息差水平高于4%。其中增幅较为明显的是,上海华瑞银行由2.95%增至4.40%,增加了1.45个百分点,网商银行也由2.59%增至3.41%,增幅达0.82百分点。
息差上扬之下,民营银行利息净收入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2023年,18家民营银行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764.43亿元,同比增幅达21.45%。其中,14家实现正增长,11家同比增幅超过20%,占比超六成。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作为头部民营银行,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0.79%、35.58%至301.62亿元、150.82亿元。上海华瑞银行、梅州客商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甚至超过50%。
“民营银行净息差相对高,是与其业务定位息息相关的。”杜娟指出,民营银行将小微长尾客群作为核心客户,小微长尾客群的风险相对更高,对于银行来说有更高的风险成本。而净息差主要是利息收入减去资金成本,没有减去风险成本。民营银行承担了更高的风险成本,所以需要更高的净息差去覆盖。此外,小微长尾客群数量多、单笔业务金额小,民营银行需要积累大量的客户规模,整体的获客成本也更高,这部分成本也需要净息差去覆盖。
不过,她也提及,当下银行业整体净息差在收窄区间,民营银行也同样处于这一环境下,净息差也存在压力。民营银行缺少线下网点,负债压力大,所以存款的付息成本更高,付息率的调降压力也较大。
杨长汉也表示,民营银行相对集中服务“下沉市场”,下沉市场客户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贷款定价相对较高。在降低实体经济和社会融资成本的政策大趋势下,民营银行净息差也面临收窄的趋势性挑战。民营银行应该积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产结构,保持良好的净息差经营条件。
据梳理,今年以来,为降低负债成本,辽宁振兴银行、梅州客商银行、新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江西裕民银行、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福建华通银行等均对存款利率进行调降,多数民营银行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降至3%及以下。
比如,江西裕民银行公告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的通知,该行自2024年2月5日起调整部分人民币存款利率,二年期定期存款由2.65%调整为2.3%,三年期定期存款由3.1%调整为2.75%,五年期定期存款由3.6%调整为2.8%。吉林亿联银行自2024年3月28日起,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由3.30%调整为3.00%。
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张,增速略有收窄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18家民营银行存款规模全部实现稳步增长,与2022年相比有4家存款增速由负转正。其中,14家增速超10%,5家增速达到20%以上,增幅最大的是福建华通银行,共吸收存款252.42亿元,同比增长40.33%。
但不容忽视的是,有半数民营银行存款增速出现下滑。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武汉众邦银行以3755.28亿元、2974.67亿元、852.23亿元的存款总额位居前三,存款增速为5.22%、15.10%、16.58%,均较上年同期增速17.84%、29.89%、29.77%有所下降。
杜娟表示,一方面,民营银行在净息差压力下,调降存款付息率,使得客户存款下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部分银行在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存款增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除了存款增长放缓外,贷款规模增速也存在下滑趋势。据梳理,2023年,18家民营银行中有13家贷款增速超过10%,业务规模多实现较快增长。但与2022年相比,12家贷款增速下降,1家贷款总额出现负增长。
贷款规模领先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商银行去年总贷款分别为4145.07亿元、2705.82亿元、623.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00%、18.58%、10.59%,增速同样较上年的28.04%、29.00%、25.76%下行。
杜娟认为,贷款规模增速下滑,一是行业竞争之下的优质贷款资产获取不易,另外也是考虑小微长尾客群的风险问题,不能基于规模导向盲目放款,有时为了保证稳健的风险表现,需要牺牲规模。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18家民营银行中,有7家不良贷款率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59%之上。同时,与2022年末相比,也有7家不良贷款率实现压降,降幅最大的是上海华瑞银行,不良贷款率1.66%,比年初下降0.20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2.28%,比年初上升0.34%,不过该行也表示,该数据中的信用类不良贷款是按照逾期30天口径计算,如按照逾期60天口径计算,不良贷款率为1.87%。梅州客商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无锡锡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均低于1%,分别为0.97%、0.91%、0.89%、0.68%。
文/钱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