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口地道(天津河东区唐口)

天津有一类地名,都是以“口”字结尾,如西青区的大、小稍(直)口、津南区的北闸口、宝坻区的西河口等等,这些地方在历史上一般都是渡口、闸口、河口的所在地,故而得名。

而河东区的唐家口和马家口、贺家口等地一样,也都曾是海河上的河口。但如果打开今天的地图,我们会发现唐口地区离着海河八丈远,这又怎么会冒出来个河口呢?

80年代唐口地图

如果非要把唐口和水扯上关系,那唐口地道雨后满槽的积水倒是有点贴切……

本文咱就趁着这事,聊聊唐家口的前世今生。

1

唐口“搬家”

唐家口,天津人习惯称为“唐口儿”,以唐口为基础,在今天的河东区中部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地名,如唐口地道、唐口公园、唐口新村等等。但其实,如今的唐口并不是最初的所在地。

在清道光年间《津门保甲图说》中记载,当时的唐口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唐家口”,一部分叫“小唐家口”。

清道光年间《津门保甲图说》

图中的唐口距离海河很近,那时它对应的位置大概是今天六纬路与九经路交口一带,当时的李公楼也离此不远,大概在十经路附近。

清代中晚期,自东浮桥(金汤桥)到大直沽一带,都是存盐的场地,被称为"盐坨地"。唐家口、李公楼、大王庄等村落都是由盐坨地一带居住的船工、装卸工等外地移民逐渐聚集形成的。

形成村落后,各村又以村内大户姓氏命名了这些村庄,这才有了最初的唐家口。

但关于唐家口地名的来历,还有个传说。

传说老年间一场洪水过后,附近寺庙的一口钟被冲到了老唐家口附近,人们认为这钟躺在家门口是吉兆,于是以“躺家口”为村名,后谐音为唐家口。

这个故事我也是道听途说,各位姑妄听之。

唐口旧貌丨@河东区档案馆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天津,俄国在天津强行划设租界,俄租界范围横跨河北、河东两区,原唐家口村正好在其范围内。

俄国人强迫村民迁出租界范围,唐家口村民只得重新找地方安家。

俄租界图

最终村民们选择在京山铁路北侧定居,初称"新唐口",而原本的唐家口就被称为"老唐口"了。

但后来百姓因思念原来的家乡,又重新沿用原名“唐家口”,这才有了今天的唐口。1920年,以占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对比,还区分出了“大唐口”、“小唐口”。

90年代唐口地图

2

新唐口

解放前的唐家口一带,有“三多”之称,即臭坑多、坟地多、粪场多,界内的居民住房也多是土房、窝棚,街巷弯曲狭窄、地势低洼,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到了1952年,政府为解决百姓住房问题,在天津兴建七处工人新村,唐家口就是其中之一,在东部建设的工人新村,早年分为12段,放眼望去尽是一排排的平房,如今遗留下的唐口六段,过去是六段至十二段。1970年后,又增建了新大楼、长征楼居民区。

唐家口工人新村竣工纪念笔记本

那时唐口地道北侧是个五岔路口,老唐口人叫它地道口儿,路口有个砖砌的大转盘,中间是个岗楼,作为唐口地区的主要道路,这里当年十分热闹。

唐口地区的最西头叫营门口,最早是清末天津外城墙上的营门所在地。

老城墙上有4座正营门,10座偏营门,此处是东营门,正名为寅宾门

唐口地区旧照丨图源@天津档案馆

唐口是河东区的学校集中区,当年的卫国道二中、天津七中、唐家口三中、唐家口一号路小学等众多学校,培养了几代唐口人,如今这些学校保留下来的应该只剩下七中了。

文革时期的唐口三中奖状

河东区外国语学校今天没了,它的前身是唐家口第三中学,当年三中的篮球队在天津市有名,多次在中篮球锦标赛中取得名次。

卫国道二中毕业照

卫国道二中,建于1974年,位于河东区卫国道长征路2号。

不过唐口境内最有名的学校,还要属1958年建立的天津纺织工学院,它不但当时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工业高等院校,甚至已经成为当年唐口的代名词。

在2000年时,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

90年代的天津纺织工学院

天津纺织工学院胸牌

唐口地区除了学校众多之外,还有着很多历史辉煌的企业,减速机厂、第一塑料厂、东风油厂等等……这些老厂虽然曾经辉煌过,但年轻的天津人可能已经不再熟悉了。

1984年天津减速机厂合格证

不过,只要您是天津人,肯定听过下面这句话: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您瞅准了,蓝天六必治”。

蓝天六必治广告

大胖子李嘉存的这句广告语,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家喻户晓,直到今天,有很多人偶尔仍会提起,而广告里宣传的六必治牙膏就是唐口地区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津牙膏厂(今张贵庄路上的蓝天集团)。

而天津牙膏厂的前身,就是清末民初的牙粉厂“同昌行”,牙粉品牌为“老火车牌”,其创始人是革命烈士刘凯平。

离牙膏厂不远,就是天津电视机厂,生产的长城牌电视应该是很多天津人家里的第一台电视。

在六十年代电视机厂还是木壳厂,专门做收音机的外壳,估计老唐口人都闻到过这里刷清油的味道,到了八十年代木壳厂才改为长城电视机厂。

上图的照片都已经带遥控器了,更早的电视还是按钮的,电视下排有12个长方型按钮,按钮下面是个盖子,打开之后有一排可以转的旋钮用来搜台,80、90后们估计放学后天天守着天津2套看,动画片+老片场,绝对是那时候的娱乐盛宴。

90年代唐口地道

不过对于唐口孩子来说,放学后的娱乐项目远不止于看电视。

因为去铁道边逮老鹤可能是更多唐口孩子更喜欢干的事。

我有个网友,当年就因为在唐口逮老鹤挨了顿打。

网友老王以前在后广场住,夏天有时候从郭庄子上铁道,沿着铁道往唐口方向,边溜达边逮老鹤。为什么不走下面,因为从唐口地道那不好上,不过后来管的严了,两头就都不让上了。

天津娃娃逮老鹤出奇,咱有种怪招儿,就是用母的钓公的,先把母的栓柳条上,公的自然被吸引过来。

老王逮的正美呢,过来一脏不呵呵的傻子,非找他要老鹤,老王拧,就不给。

傻子二话没说,上去就给他俩嘴巴子。

然后老王就给他了……还搭上了口袋里的红果片儿和饼干。

估计傻子再打他一个嘴巴,他都能以身相许。老王从小就这样,脾气太“大”。

就像这件事一样,在我们看来是笑谈, 但对老王来说却是唐口留给他的难忘回忆,但他给我讲的时候也一直“哈哈哈”的笑,比把别人打了还美呢。

也许和老王一样,有很多天津人听到唐口这个地方,也能随口讲出一段曾经的故事,无论是高兴事还是难过事,今天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

80年代唐口公园

从“三多”地带到高楼林立,从狭窄街巷到柏油马路,从小作坊到集团公司……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家口的这一百年的变化都可以反应出天津城市建设的巨大发展。

时代在一刻不停的改变着,但唐口人对家乡的感情,永远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