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潮汕牛肉火锅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成为继川菜馆、重庆火锅之后又一席卷全国的美食。作为一种本土美食文化,它和欧美的牛排一样,有一套成体系的牛肉品种、养殖、屠宰、切分、烹饪手法、熟嫩度的哲学。
形形色色的潮汕牛馆用花样百出的宣传卖点不断挑逗着食客们的神经,比如烫煮要数秒计时、牛肉丸一定要手打、牛肉一定要现宰现吃等等。但是慢着,可否将这些“卖点“说清楚、道明白,给有诚意品尝美食的食客们一个有诚意的解释呢?
(潮汕牛肉分割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店家的宣传册已经为大家普及了不少潮牛的知识:“脖仁”,是脖子最中心的肉,脂肪与肉呈雪花状,产出量较低,口感嫩爽,牛味丰富;“匙柄“位于牛肩腹部,肉片有叶子状的条纹,好的匙柄纹路都是极细的;“五花趾”来源于牛后腿下部,顾名思义花纹很多;“胸口油”是少部分牛才有的前胸脂肪,新鲜的胸口油入口爽滑,牛油香味十分醇厚。
(潮汕牛肉分类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潮汕牛肉的分割方法大家看看图片现场一吃便知,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些常见的潮牛餐厅的宣传卖点。
(潮汕牛肉火锅,图片来源于网络)
迷思一:必须是新鲜宰割的母黄牛?还必须是4岁?
(小黄牛,图片来源于网络)
潮汕牛肉火锅一贯是使用土黄牛的。本土黄牛的肉不像国外的品种(和牛、安格斯等)那样肥嫩,更适合切片涮火锅吃,毕竟雪花太饱满的牛肉用来涮火锅口感会腻。总体来说,食草长大的母牛或阉牛更适合涮火锅吃,肉质更嫩;而水牛、杂交牛、奶牛次之。
(吊龙肉,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牛不一定要越幼嫩越好,毕竟培育方式和牛肉的部位也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3~4岁的黄牛已然长大,身体各个部位之间有了一定的区分度,肉质嫩韧适中,确实更适合食用。
(五花腱,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每位食客都有自己对嫩度和韧性的喜好与取舍,但是大家对鲜味的要求总是一致的,而鲜味则是有迹可循的。鲜味其实来自于氨基酸,所以家禽海鲜这些蛋白质类的食物总是以鲜味打天下。
然而,“鲜美”不等于新鲜”。许多牛肉火锅店家和媒体大肆宣扬后厨宰杀后立即食用,吹捧刚杀完还在跳动的肉是最新鲜最好吃的,实在是毫无根据。
(潮汕牛肉切割场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刚宰杀的牛肉尚未经过排酸,蛋白质也未分解成氨基酸,“鲜味”从何说起?过去,冷链运输和储存工艺不佳,为吃到新鲜安全、鲜嫩适口的牛肉,潮汕人从云贵等地运来活牛后,将它在本地圈养着,到要食用时再宰杀、切割,自然降温、沥干后食用。但这并不代表现今我们还要这么做。现今,肉类加工工艺已然成熟,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在别处宰割、生产的好牛肉。
(匙柄,图片来源于网络)
迷思二:汤太清淡要配上各式各样的酱料?
一般,牛肉火锅的锅底都是清爽的牛骨汤或牛丸汤,牛肉涮熟后蘸酱食用。沙茶酱、普宁豆酱和潮汕辣椒酱,是潮汕牛肉火锅的经典三酱。牛肉主打,酱料作配,三酱足以。酱料太多则香味层次太丰富,反而会盖过了牛肉本身的味道,得不偿失。
(沙茶王沙茶酱,图片来源于网络)
迷思三:牛肉丸一定要手打?
几乎没有店家不在宣传自家的牛丸是手打的,甚至还有在店门口摆摊锤牛肉的噱头,真是辛苦了。
潮汕牛丸和香港撒尿牛丸都有牛肉味浓、口感弹牙的特点;然而前者讲究肉中带汁,后者则追求一定要爆浆。要做到牛肉味浓郁、口感弹牙、肉中带汁,机械搅拌机一样可以,但是搅拌的程度、肉泥的粘稠度和温度却只能靠经验丰富的厨师来判断。好厨师真的很重要。
迷思四:涮肉的时间严格按秒记?
其实大家稍微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有疑惑,难道每家的肉片都能切得一样厚?每个锅的火力都相同,汤的温度都相同?不可能的啦,所以那肉片也当然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秒数”来保证煮熟的程度。
所以请忽略宣传单上的时间数字吧,请这样做:在汤沸腾后改小火,放半漏勺的肉片,入水后用筷子拨开肉片,等肉变色,红色褪去后立即将漏勺端出,这时仔细看一下肉是否全熟,全熟则分食之,还有些许红色则再次入水涮一下即可。
其实不论是名气大的潮汕牛肉火锅店还是特色小店,都存在肉品不稳定的问题,毕竟每天的货源和客源都不会特别确定。普通食客也无法通过和老板搞好关系来吃上最好的牛肉。大家可以尝试先点该店的招牌和推荐,一般情况下这类货源会稍微稳定一些,走的量也比较大,肉会比较新鲜;吃到不错品质的某种肉片时,说明今日有进到好货,不要犹豫,再点一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