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味千拉面关店超200家”话题冲上热搜,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
作为港交所“拉面第一股”,味千拉面在2010年就曾拥有508家门店,市值高点达到90亿港元,2019年门店数量一度达到799家。
截至今年8月2日,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味千(中国)门店数量共575家,较高峰期减少了224家。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近5年的时间中,2019年是味千(中国)门店数量的高点,也是业绩的高点。2022年味千(中国)开始大幅关闭门店,直到2023年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再次亏损700万元。
“性价比不高”成为网友质疑的焦点。
在“味千拉面关店200家”的话题下,有网友留言称“40元吃不饱”“这就是传说中的吃不饱,不实惠嘛”“面条真不值钱,配菜也不值那个价格,关店正常”“两个人去吃面,就花了一百块,我还不如吃包泡面”“大排档品质,餐厅定价”。
“味千拉面的价格并没有太高的性价比和质价比,生存肯定是有问题的。”朱丹蓬表示,受到整体环境的影响,中国餐饮行业的整体闭店率在加大。餐饮企业要把供应链的完整度加强,从品质、场景、服务体系、客户黏性等方面提高,才能穿越寒冬。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700万元
所谓“关店200家”指的是近5年的时间里,味千(中国)关闭了200多家门店。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2019年是近5年中,味千(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年,营收在相同时间内也是顶峰,达到了25.6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56亿元。
疫情期间,味千(中国)业绩遭遇重创。2019年-2022年,味千(中国)营运收入由25.66亿元下滑至14.3亿元,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亏损额达到1.44亿元。
2022年也是味千(中国)大幅关店的开始,当年门店数量由737家缩减至597家,减少门店140家,2023年再次缩减至562家。
经历了一年的调整,2023年味千(中国)营运收入增长至18.1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扭亏为盈至1.81亿元。
这样良好的态势没有延续到上半年。今年上半年,味千(中国)增加了13家门店,然而公司上半年营业额约为8.2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6.6%,股东应占亏损约人民币715.7万元,上一年同期则实现净利润1.33亿元。
对于上半年的亏损,在财报中集团给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消费降级大环境的影响,门店客流量下降,同店销售负增长,部分门店出现亏损,进而引致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的减值拨备增加。
网友吐槽“性价比低”
性价比成为网友质疑的焦点。
在微博发起的关于“味千拉面为何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抛弃”的投票中,有6成投票网友认为味千拉面“定价较高,性价比低”,有近2成的网友认为“味道一般,种类选择少”。
搜狐财经在大众点评选取了一二三线城市,北京地区味千拉面人均消费在43-54元不等,石家庄在39元-43元,驻马店为38-53元。
截至到2024年8月2日,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味千(中国)门店数量共575家,门店大多分布在新一下城市和一线城市居多。
窄门餐饮数据显示,味千(中国)今年7月在上海突破百家,其次是广东85家,江苏71家。70.8%的店选择开在各大商场。
曾经在餐饮市场独领风骚的味千拉面,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式面馆的迅速崛起,味千拉面陷入了强敌环伺的困境。
搜狐财经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在北京大型购物商场、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不乏和府捞面、陈相贵、马记永、遇见小面、张拉拉等中式面馆。在中午和晚上用餐高峰期,这些上座率可以达到80%,遇到一些特殊节假日甚至还要排队。
经艾媒咨询测算,中式面馆行业2024年规模将到达4300亿元,2021年-2024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1%。
以和府捞面为例。窄门餐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日,在营门店数585家,门店城市分布和味千拉面几乎一致,集中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且商场店达到437家,其中上海门店数110家,江苏门店数94家、广东门店数65家。
对比人均消费,和府捞面北京地区在26-33元不等,石家庄在33元,驻马店则无门店;陈相贵北京地区在28-36元不等,石家庄、驻马店则无门店。
去年外卖营业额3.46亿元
面对中式面馆的强势竞争,味千拉面也尝试过做出过一些“自救举措”早在2023年的年终财报中,集团声称品牌通过多品牌布局、产品创新、会员行销策略优化等方式努力“翻身”。
如2018年后,味千拉面的门店进行了系统性升级,开发了包括味千拉面旗舰店、IP主题店以及标准店三大店型。同时在购买渠道上,也加速发展外卖业务。
味千(中国)2023年年报中提到,集团的外卖营业额由二零二二年底的3.27亿元增长约5.8%至二零二三年底的3.46亿元,外卖业务占外卖餐厅营业额比例达25.9%。
搜狐财经在检索各大外卖平台有关味千(中国)门店消费者的评论后,得知味千拉面外卖餐盒的包装,主要分为两部分,拉面是单独被装在一个塑料盒子里,盒子分为两层,下面是加热包,需要消费者先按照指示将放有加热包的盒子里注入一定量的凉水,再将用另一个袋子装的浓汤倒入放有拉面的盒子里。等加热包加热完之后才可以食用。大概要盖上盖子等5分钟左右。
对于这一套包装的设计,门店的外卖客服给搜狐财经的回复是“都是统一包装,不是预制菜”。
有消费者在评论中留言称“预制菜,买之前没看评论,真是没想到吃个拉面还能用自热锅”“包装浪费,还得自热耽误时间,味道也不好”。
对于之后的发展,味千(中国)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趋势正在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营销新模式,在此背景之下,餐饮企业必须通过在在线和线下两个管道均衡布局,同时发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拉面第一股”市值缩水
曾提出千店计划
曾经的拉面顶流,如今却因为关店登上热搜。
从1996年,味千拉面在香港开了第一家门店后,一路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了很多人对日式料理的启蒙,2007年,味千(中国)打破内地连锁餐饮企业从未在港交所上市的僵局,成功上市,成为“拉面第一股”市值达到90亿港元。
味千(中国)在20世纪初迅速抓住餐饮时代的红利,将门店开到深圳,并迅速在大陆地区扩张。
到2010年,味千(中国)已开店508家,此时味千(中国)的创始人提出了潘慰提出了“千店计划”,预计用5年时间开出1000家店面。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一个专门靠着“大骨熬汤”的拉面产品,偏偏在2011年爆出了“骨汤门”事件。
2011 年 7 月,有媒体质疑味千拉面所宣称的纯猪骨熬制的汤底实际上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后来,味千拉面承认,公司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是由浓缩液兑制而成。不过,其强调浓缩液是由猪骨熬成的。味千拉面因此被罚款 20 万元。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味千拉面的品牌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其在香港上市的股价重挫。据报道,一天时间市值蒸发 15 亿港元,味千(中国)创始人潘慰的个人财富也大幅缩水。
此后味千拉面的声誉不断下滑,经营业绩受到了长期的负面影响,此后多年业绩在微增和下滑之间反复。千店计划也相继告吹。
截至9月13日,味千(中国)市值为8.73亿港元,股价为0.80港元/股,较2007年 3月30日上市后90亿港元的最高价下滑超九成。
“味千拉面主要问题是品牌老化。”王冬明坦言,日餐和面两个赛道都已是红海竞争,味千拉面体量较大,调整不可能快速完成,未来一年只能扛下去。
“味千拉面这么多年以来,整体的表现都非常的惨淡。”朱丹蓬提到,在大骨面造假曝光后,更加是雪上加霜。
“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消费端的消费思维、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信心在持续地下探。”朱丹蓬表示,整个中国的餐饮行业的整体闭店率在加大、亏损面在增大。”
对于未来,朱丹蓬建议,餐饮企业要把供应链的完整度加强,把品质做好,场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把客户粘性要作为核心。“企业只有更多地去做性价比与质价比两者兼而有之的调整,才能穿越寒冬。”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刘雨琳
运营编辑 | 夏 硕
编辑 | 李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