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爱上一座城?怎么留住一个人?
从旅游到旅居
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更是一种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体现
在云南建水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历史文化古城
凭借着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优势
留住了大批的“旅居客”
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建水
爱上建水 留在建水 住在建水
建水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陈一苇:往后余生宣传建水就是我的使命
陈一苇,黑龙江籍职业画家。2017年,陈一苇带着母亲自北向南一路旅行采风创作来到云南,并在朋友的介绍下又慕名来到了建水,没想到,这一来便与建水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建水关帝庙街一座老房子的大门开始,旅居建水的陈一苇开启了用画笔记录讲述建水故事的旅程。独特的生态风情、深厚的历史底蕴、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的人文景观、数不尽的小吃美食……都成为了陈一苇创作的灵感之源。
在陈一苇的画作中,怀旧感十足的笔触与建水古朴厚重的基调相得益彰。在建水的七年时间里,陈一苇共创作了300多幅与建水有关的画作,其中,“新建水十景”等一系列的油画,把建水千年古城最美丽、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浓缩入画,尽收眼底!陈一苇说,他想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建水的独特风物,更想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建水、了解建水、走进建水!
让陈一苇没想到的是,在自己潜心创作建水画作之时,自己的爱情也悄然而至。2018年,在建水旅居一年后,陈一苇邂逅了自己的建水爱人。从此,陈一苇再也割舍不下对建水的爱与深情;如今,陈一苇已从旅居建水变为定居建水,在建水娶妻生女,扎根建水这座小城,成为了陈一苇一路向南的归宿……
王胜:做一个比建水人还建水的旅居人
王胜,浙江台州人。今年50岁的他,喜欢开着车到处走走看看,来到建水后就一直旅居于此,目前已经在建水呆了140多天,并在建水租了一个小院,过起了慢悠悠的建水生活。
王胜说,在建水自己体验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在综合了解了建水的海拔、气候、文化、环境、交通、日照、医疗等等之后,觉得建水特别适合“旅居”,用建水话说就是“特别好在”(释:特别舒服适合居住)。对于未来的生活王胜表示,自己很享受建水的这种慢生活,打算长期留在建水,慢慢地了解建水,做一个比建水人还建水的旅居人。
于坚:建水的老是一种乡愁,而且是活着的乡愁
于坚,著名诗人,《建水记》作者。于坚以自身在建水的生活经历,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感受,用独特又宏大的视角和灵活的表现手法让建水这座边陲小城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古街古巷、美景美食、人文气息跃然纸上。在于坚的笔下,熟悉的人和事被赋予诗意,传统的生活变成了艺术。古井、古巷、老建筑、街边小店、烧豆腐以及穿梭于街巷里的人群,不论建水本地人还是各地阅读到《建水记》的读者都能从作家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热气腾腾”的建水。
沈尊岐:用冰心铸陶魂,我要为建水留下点作品
沈尊岐(笔名耕人),陕西西安人。因缘际会来到建水旅游,被当地千变万化的紫陶艺术深深吸引,从此沈尊岐的人生轨迹因建水紫陶而发生转变。
2017年,沈尊岐在建水碗窑村成立“陶上隐艺术馆”,在异乡开始了自己的紫陶创作旅程。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尊岐因其浓厚的“文”韵对建水紫陶产生了浓厚兴趣,想把自己的学识和想法用陶器来体现,致力于创新和提升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开创出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传世艺术品。他说:“来到建水,大家很欢迎我,我能为建水留下点作品,感到很自豪。”
大隐于市,小隐于野,从旅游到旅居,从旅居到旅创,从拍照打卡到与当地人比邻而居。近年来,建水县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目标,在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对外发展、城乡融合、医疗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用实劲、出实招、见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水五龙湖公园
建水,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个让人还没有离开就开始想念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品尝鲜美的高原果蔬,实现你的就业创业梦想,感受千年儒家文化,就算你走过千山万水还想再来建水,建水正成为旅居的新地标。
部分内容综合自“古城建水”
记者:卢慧、罗淇 见习记者:蔡英杰、普新倪 通讯员:何屏
编辑:罗淇
审核:陶咏梅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