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图书馆积极优化服务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发布古籍免费资源、举办中华典籍大展、开展系列公益演出、推出特色到馆活动。
01
优化服务政策,提升服务水平
启用南区南侧楼门
自2024年9月5日起,为进一步方便广大读者,国家图书馆将启用总馆南区南楼门。总馆南区南楼门紧邻北京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和紫竹院小东门。
总馆南区南楼门开放后,国家图书馆总馆面向读者服务的主通道全部开放,从总馆南区各专题阅览室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各展厅以及总馆北区借阅服务空间的服务脉络彻底打通,总馆读者服务空间的动静区间划分更加明显。
读者可经南楼一层大厅安检后快捷进入总馆南区各阅览室及国家典籍博物馆各展厅。
目前在总馆南区一层大厅东西两侧已设有自助存包柜,读者如有存包需求可自行存放。
增加读者中文图书外借册数
自2024年9月9日起,国家图书馆对读者外借中文图书数量上限进行调整,开通中文图书外借功能的读者卡外借权限由每张卡限借3册,调整为每张卡限借6册。
此次读者卡外借权限调整由系统自动升级,无需读者到馆办理,读者卡其他权限不变。
02
发布古籍免费资源
组织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
9月6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12家古籍收藏单位携手向专业学者和社会公众继续开放一批古籍数字资源。
本次发布由国家图书馆等12家单位联合开展,新增发布古籍资源7085部(件)。
本次资源发布之后,全国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等数据库平台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将达到13.9万部(件)。其中由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里的专题资源库达到26个,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5万部(件),44家联合发布文献存藏单位发布古籍资源超过3.4万部(件)。
近现代名家手稿数据库发布
9月9日,国家图书馆上线发布“近现代名家手稿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访问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免费利用相关资源。
国家图书馆于1954年创设名家手稿文库,征集入藏近现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界名家手稿,保存重要文化史料。在征得捐赠人同意的前提下,国家图书馆将陆续发布部分馆藏名家手稿影像数据,供广大读者在线阅览与研究参考。
2024年首批发布作家阮章竞(1914—2000)撰写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的笔记手稿。
03
举办公益展览
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
9月9日,“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甘肃简牍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协办。展览将于9月10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
国家图书馆特别策划此次展览,联合国内8家图书馆、博物馆,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为公众集中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成果。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展品54种75册(件),重点展品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1180)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嘉定十年(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四书章句集注》、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等。
我们的故事,中国的记忆——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回顾展
9月14日,“我们的故事,中国的记忆——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成立十周年工作回顾展”将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开幕。
展览主要分为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十年历程、资源展示、口述史访问体验等多个部分,系统回顾了中国记忆项目筹备至今的重要事件与成果。
此次展览是对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十年历程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并以各项珍贵记录为媒介,向公众传递国家图书馆在构建新型文献资源体系及服务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开展到馆读者互动活动
国家图书馆115周年馆庆期间,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举办“你不知道的国家图书馆”系列活动,并于9月7日—14日,推出图文展。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魏韫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