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安(快来看看你家乡名称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吧淮安市)

淮安原名山阳,因南宋初金兵南侵,韩世忠屯兵八万于山阳,使得淮东得以平安。为取淮水安澜之意,山阳改称为淮安。

南宋时期,金兵不断南侵,给南宋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韩世忠作为南宋名将,率领八万大军驻守山阳。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抵御了金兵的进攻,保卫了淮东地区的安全。韩世忠的驻军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当地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淮水安澜” 这一寓意深刻的名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淮安地处淮河之畔,淮河的安宁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至关重要。改名后的淮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淮安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变迁,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如今的淮安,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镇淮楼、总督漕运部院遗址等,这些都是淮安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同时,淮安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二、淮安的历史沿革

(一)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六千年前,淮安市境内就有先民们繁衍生息,并留下 “青莲岗文化”。夏商周时期,市境为 “淮夷”“徐夷” 聚居地。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元年(前 495),始挖邗沟,淮安变为交通要地,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国所有。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 223 年),秦灭楚,于境内置淮阴、盱眙、东阳等县,属东海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属楚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楚国分为荆、楚两国,淮南地属东阳郡,淮北地属东海郡;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始置临淮郡,辖淮阴县。

新莽时期,改临淮郡为淮平郡,淮阴县改名嘉信县。东汉初,复称临淮郡、淮阴县。东汉永平十五年(72 年),以故临淮郡地置下邳国,淮阴、盱眙等县属之。

三国时,淮安地分属曹魏徐州下邳郡、广陵郡和东海郡。晋武帝泰始元年(265 年),下邳郡改为下邳国。晋太康元年(280 年),分下邳国置临淮郡,治盱眙县;晋太康三年(282 年),广陵郡治由射阳移至淮阴故城(今码头镇),时广陵郡辖阴等 8 县;下邳国领下邳、凌等 7 县;临淮郡辖盱眙、东阳等 10 县。

元康七年(297 年),分临淮郡置淮陵郡,郡治淮陵,辖淮陵、徐、司吾、下相 4 县,临淮郡仍治盱眙,辖盱眙、东阳等 6 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 年),广陵、临淮 2 郡改为临淮、山阳、盱眙、广陵、海陵 5 郡:临淮郡改治海西,辖海西、淮阴、东阳等 8 县,盱眙郡治盱眙城,辖阳城、直渎、考城 3 县。

南北朝时期,多以淮河为界,分属南、北朝。刘宋泰始年间(465 - 471 年),宋失淮北,临淮、淮陵两郡无实土。

南朝齐(479 - 502 年),分属北魏东徐州,萧齐冀州、南兖州、北兖州,其中南兖州治广陵,辖山阳、盱眙等郡,盱眙郡辖盱眙等 5 县:北兖州治淮阴,初领阳平、东平 2 郡,东平郡寄治淮阴,但无实土。

(二)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元年(581 年),改东平郡为淮阴郡;置楚州,治淮阴;隋开皇十二年(592 年),楚州移治山阳县,此后山阳常为州、郡、府治;隋大业年间(605 - 618 年),淮阴县并入山阳县,废楚州,改属江都郡。

唐武德元年(618 年),恢复淮阴县;唐武德四年(621 年),于淮南置东楚州、西楚州;唐武德七年(624 年),淮阴县复并入山阳县;唐武德八年(625 年),裁东楚州、西楚州,改称楚州。

唐乾封二年(667 年),析山阳县重置淮阴县。

北宋初,属淮南路,分属楚、泗、海 3 州,楚州治山阳县境,领山阳、淮阴、盱眙、宝应、盐城 5 县。

南宋建炎(1127 - 1130 年)初,置吴城县,治今淮阴区南吴城镇境;南宋绍定元年(1228 年),撤楚州,升山阳县为淮安军;南宋绍定四年(1231 年),淮阴为金所并,改淮阴为镇淮府;南宋端平元年(1234 年),金亡,改淮安军为淮安州;南宋咸淳九年(1273 年),分西北界始置清河县、清河军,属淮南东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 年),于淮安设淮东安抚司;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改淮东安抚司为淮东总管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年),朱元璋置淮安府,明清时均为淮安府。

(三)中华民国

1912 年 1 月,撤淮安府。清河县由江苏省直辖。1914 年,因山阳县与陕西省山阳县同名,改称淮安县;清河县与直隶清河县同名,改称淮阴县;安东县与奉天安东县同名,改称涟水县:同年 6 月,全省设 5 道,市境分属淮扬、徐海 2 道及安徽省。

淮扬道治清江浦,辖淮阴、淮安、泗阳、涟水、宝应、高邮、盐城、阜宁、江都、仪征、东台、兴化、泰县 13 县。

1927 年 4 月,裁淮扬道,各县复由省直辖。1933 年,全省设 13 个行政督察区,境域各县分属第十一、十二行政督察区。

1934 年,分属淮阴、东海 2 行政督察区。1936 年以后,属第七、八行政督察区。1937 - 1939 年 3 月,江苏省国民政府迁此。

1939 年 3 月,淮阴沦陷。1940 年,淮属各县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7 年 11 月,成立华中行政办事处,辖第一、二、五、六、七行政区。1948 年 12 月,淮阴城解放,城区与淮安县城区合并为两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