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李荇 。
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全国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文旅相关产业也顺应市场大流而复苏,其中酒店恢复迹象尤为明显。飞猪旅行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期间全国酒店预订量两周内一度增长超过140%,卖方市场悄然形成中。正是在这样供需不平衡的节假日时期,一些酒店出现了客房价格翻番甚至涨价10倍的情况,引发舆论批评。回顾往年,这种局面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酒店一到节假日,就会陷入“病态”,成为攻击和批评的对象?如何才能打破这种不利局面?本文浅做探讨。
从扬州到泰山,没有一个地方躲得过涨价
“清明节扬州市区随便一家普通酒店都要500+,比上海都贵了啊”、“最近扬州的酒店住宿价格就贵的离谱”、“扬州在清明成了新一代网红地,700的酒店要卖1700”……在社交媒体上,扬州的酒店价格在清明期间,成了热议的一个焦点。
消费端的感知是精准的,因为在这个假期,扬州的酒店着实火爆。在扬州萃园城市酒店,清明假期的前两日预订率达92%,标准间全部订出,仅剩余几间套房;在长乐客栈,不仅是清明小长假期间,整个4月的周末,几乎都没有客房了。
供不应求的扬州酒店市场,客房价格也水涨船高。据《扬子晚报》报道,通过咨询多家酒店了解到,清明期间客房整体价格比平时上浮两至四成,个别酒店价格甚至是平时的两三倍。
在扬州老城区靠近景点的君亭酒店,其工作人员称“(房价)确实比平时贵出一倍了,但我们的档次还是可以的。全扬州都在涨价,价格都是透明的。有的快捷酒店都涨到1000了,平时最低才一两百。”而在君亭,大床房1300元一天,含两张1米5宽床的双人间最低2100元。
价格上浮不仅仅发生在中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也不少见。在如家酒店扬州瘦西湖文昌阁店,基础房型报价500元左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是旅游旺季,涨价是正常的。旺季平时也要两三百,淡季最低100多,“我们价格算是比较低的。”
正因如此,今年清明小长假,出现了“住在镇江,玩在扬州”的怪现象,甚至扬州有的浴室和温泉馆里也住满了游客,但过夜的价格也大都水涨船高。
不止是扬州,泰山也因为酒店价格上浮,一些旅客选择挤在厕所过夜而站上舆论风口。一时之间,泰山风景区发布公告,说明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山顶宾馆规划有限,因为原本在淡季房价为200-1200元不等的住宿,旺季因供需关系发生了一定的波动,并表示将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这一公告,让泰山住宿的舆论事件得以降温。然而,同样是在泰山,2014年也有媒体报道过,泰山上一些宾馆原价400多元,五一期间1200元左右,涨价3倍,旅客直呼“涨得像泰山一样高”。
“每逢佳节必涨价”,近年来逐渐成为了酒店行业的一个市场表现“标签”。以2020年国庆节为例,在自驾游受到旅客追捧的同时,横跨青海和甘肃两省的自驾热门路线“大西北环线”也火了起来。携程数据显示,“大西北”国庆热度暴增475%。据媒体报道,国庆节前夕,该路线上的多家景区附近酒店,单间房的价格多超过500元甚至上千元,且大部分酒店的房间都已经售罄,暂无空房。以10月2日入住、10月3日退房为例,敦煌华夏国际大酒店仅剩下大床房,标价为1271元/夜,但该酒店在11月淡季时,仅需138元即可预订房间,单价上涨近10倍。
节假日出行,酒店价格有所上浮,可以理解。但是价格动辄翻番,甚至涨10倍……这样的表现,实在难以称得上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表现,可以说略显“病态”。
酒店的“长假病”,病因在哪里?
其实,酒店在长假期间变现有失水准的不止在价格波动过大这一方面,还暴露在服务标准的下降以及供需矛盾的激化之中。以服务标准为例,有旅客向空间秘探抱怨,在自己入住的一家酒店中,服务员以“客人过多,接待太累”为由,拒绝了其要求送煎蛋到客房的需求。此外,酒店客房打扫也出现问题,房间中还有一些烟头以及垃圾未清理。在供需方面,由于节假日一些热门景点或是城市的酒店市场大多处于卖方市场,酒店占据了主动权,难免会有消极待客的情况。而这三种有失水准的待客之道,久而久之,就成了酒店“长假病”的主要“症状”。
酒店为什么会患上“长假病”,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供需变化。经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的整体趋势愈发明显。再加上一些交通、景区等旅游要素变化的影响,积压许久的游客出行意愿进一步加强,进而催生住宿产品的消费需求。以上文中提到的扬州为例, 去年12月进入高铁时代之后,在北京、山东、合肥等省市展开了一系列的旅游推介会,充分释放高铁带来的旅游红利。据报道,清明小长假,就有不少旅客选择乘坐高铁“下扬州”,仅三天扬州东站就到发旅客10万多人次。井喷的旅客,所带来的住宿消费需求量有多大尚且无从得知,但这些增量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
其次是淡旺季的叠加效应。酒店的需求,是顺应旅游市场的淡旺而起伏波动。换言之,对于大部分以景区为生存基础的酒店而言,收入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度假型酒店更甚。这主要与气候以及法定节假日的分布有关。一方面,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冬季与夏季气候特征非常明显,每年的4-5月份、10-11月份属于气候适宜出行的季节,被归类为旅游旺季。而其余月份因为炎热和寒冷,人们会减少出行的频率,成为淡季。另一方面,旺季有五一小长假和十一小长假2个假期可以利用。而淡季的假期仅有“元旦”、“春节”,出行人数会有所减少。
最后是不均衡的区域分布。酒店作为城市的重要文旅配套,在一些城市的区域分布并不十分均衡。从全国范围来看,2019年我国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其它城市这三大区域的酒店设施数分别是2.7万家、8.8万家、22.3万家,所占比重分别是8%、26%、66%。聚焦至城市角度,以成都为例,去哪儿网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当地的TOP5热门酒店均集中在高新区,而景区也带动周边酒店价格齐升,青城山一些热门酒店每间夜甚至超过3000元。原因是,高新区的酒店多装修于2017年之后,位于环球中心等商区附近,主题设计和极具特色的服务吸引80、90后年轻旅客前来打卡。相应的,宽窄巷子、春熙路的热门酒店数量就有所下降。这样的变化,不难看出成都新建酒店的分布略有失衡。一些老牌旅游热门景点,需要更年轻和鲜活的酒店品牌进入,带来新的住宿需求。
综上,酒店“长假病”的背后,并不仅仅是酒店自身的原因,与整个旅游市场以及当地旅游资源分布变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为什么经济型酒店是重灾区?
至此,酒店在长假期间涨价已经成了毋庸置疑的事实了,其背后的原因也初步厘清。但是,在一众抱怨酒店涨价的声音中,经济型酒店成为其中的高频词,相比而言,中高端酒店和高奢酒店的身影却鲜少见到。为什么经济型酒店成了“长假病”的重灾区?空间秘探调研发现,以下3点或许是重灾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 经济型酒店背后的价格敏感型客群
小长假期间,酒店客房整体价格的确比平时大幅上浮,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清明假期前后,部分酒店客房两天价格相差近2倍的现象。这样的变动,对于凭借着高性价比立足于市场的经济型酒店而言,是不小的冲击。原因无他,大多选择经济型酒店的消费群体,其所能接受的房价在100-200元之间。价格上涨对于这类价格敏感型客群而言,得到的反映会更为明显。相对而言,中高端酒店和高奢酒店的消费主流在价格方面不如前者敏感,更多的是对住宿产品其他维度的考量更为严格,例如安全、体验等等。
/ 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主流地位
尽管近几年中高端酒店的不断崛起,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型酒店依旧在我国酒店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数量规模及客房总量仍远超其他类型酒店。据中国饭店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全国经济型酒店数量达到28.7万家,占全国酒店总量的84.9%;总客房数量为1149.6万间,占全国酒店客房总量的65.2%。如此大的市场体量,意味着覆盖区域更广阔,带来无限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放大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长假期间的涨价问题,同质化同样是近年来限制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瓶颈之一。
/ 单体酒店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据中国饭店协会《2020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截止2020年1月1日,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26%,单体酒店占比74%。这些单体酒店之中,产品大多与经济型酒店类似并以夫妻店的模式进行日常运营。这类酒店有着显著的品类特征:体量较小,客群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忽略自身酒店特色及缺乏相对独立思考。基于此,一些单体酒店在疫情中关闭,据携程发布的数据保守估计2020年关店数量达到15万家。 一些勉强活下来的单体酒店,因为没有建立固定的标准化流程,酒店的入住率、收益及用户口碑无从保障,最终导致旅客体验参差不齐,影响后续经验。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一些经济型酒店头部品牌在长假中的优秀表现,毕竟它们代表着经济型酒店在整个住宿市场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只不过,在美好前景到来之前,一些问题必须有所修正。
酒店,如何破局“长假病”?
清明节,就像是一场模拟考,对疫情过后文旅市场的复苏情况逐一摸底,同时也让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逐一显露。显然,酒店因为“长假病”的存在,表现不尽完美,但仍有可改善之处。如何破局“长假病”,迎来更正式的五一小长假大考?空间秘探认为可以从下面4点寻找突破。
/ 高度重视城市住宿这张旅游名片
酒店,近年来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旅发展高低的标尺。以国际高星酒店为例,近年来成了不少地方政府钟情的对象。原因就在于,国际五星级酒店的引进,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实现城市规划的同时,赋能地方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旅品牌知名度。一如正在风起云涌的苏州金鸡湖畔的“高奢酒店江湖”,城市的经济文化气质,在酒店中尽显无遗。
不过,当地政府不能仅仅重视高奢酒店给自己城市带来“脸面”,也不能忽略一些单体酒店或者经济连锁酒店乱涨价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个城市的大住宿产业,一定会分高中低三种来应对不同客群的需求,每个环节处理好,才能真正让各类酒店成为城市名片。不能只抓一头,当问题出现时需要及时解决,不能认为是市场行为放任不管,如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城市旅游口碑,因为住宿问题,出现舆情风暴,再想获得“回头客”可能难上加难。
/ 做好住宿产品规划,搭建酒店集群/文旅综合体
供需矛盾的激化,也是导致酒店“长假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城市需要做好住宿产品的品类和区域规划,酒店集群和文旅综合体是个不错的选项。以酒店集群为例,扬州目前已经在瘦西湖度假区、京杭之心、明月湖、三湾等城市各区域打造高中低不同层次的酒店集群。同时,在各县(市、区)布局民宿客栈,缓解旺季旅游住宿的压力。而文旅综合体的搭建,则主要是为了协调区域的住宿产品分布,减轻景区周边为数不多的住宿配套的压力。
/ 涨价不能随意,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到位
在一些城市,酒店需要向工商监管部门做好备案价,同时也有涨价上限不超过30%的界定,不过也有上涨的界限没有被明文规定的地区。尽管在早几年扬州已经实施市区酒店客房价格备案制度,但是当地物价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酒店客房租金的收取,是市场价格行为,不是政府定价。只要不存在价格欺诈,物价部门不会干涉。实际上,这样的监管略显“宽容”,涨价不能一味被推到市场行为,而应有更具约束力的监管。好在,扬州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必须坚决查处。这样的态度,才是避免酒店“长假病”愈演愈烈的必需。
/ 酒店运营,不能纯靠“逢节必涨”
“‘逢节必涨’已经成为目前扬城酒店行业的普遍现象。”一名业内人士说道。实际上,不止是扬州,在一些旅游城市更是如此。但是这种经营调整,对于酒店甚至是城市旅游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个假期,补回近半年的营收,这类“一票子”式生意,只能让不少旅客“闻价丧胆”,影响的不仅仅是酒店的口碑,更是目的地后续的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试问,在经历过1000多元服务平平的经济型酒店洗礼后,谁还愿意再来一次?调价,当然也需要,但是需要有依据的合理调整。
综上,随着新客群的崛起,酒店越来越重视自身品牌,不能再有过去那种“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投机心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服务业的口碑同样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最好展示,破除乱涨价落后短视的局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酒店自身通力配合,眼光放长远,才有大未来。距离五一假期只剩下二十多天,文旅住宿业2021年又一场大考即将到来。究竟还会有多少酒店在“长假病”面前败下阵来,无从得知。但是我们期待会有越来越多的酒店及住宿产品能够在大考之后笑着归来,破局而生!